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民生

33岁女船民仅生孩子时去过医院
上船义诊专家:船民医疗卫生意识令人担忧

发布时间:2013-04-01 08:49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日,镇江地方海事局联合江大附院举办了一场专家义诊公益活动,记者随义诊队来到苏南运河谏壁通江口门,专家们对长年从事大运河船舶运输的船民进行了健康体验,并走上船头,对船民的健康状况及生活环境进行了多方调查,结果发现,船民们的医疗卫生意识普遍较差,许多船民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生了病乱吃药,多年不到医院就诊等现象。对此,地方海事部门及相关单位将通过各种措施,给船民提供多种形式帮助,最大程度改善他们的生活现状。

        1  船民30年不进医院不稀奇

        “多年不进医院并不代表船民们的身体好,相反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普遍较差,有病不当回事,延误成重症或绝症,医疗卫生意识亟待提高。”义诊现场,带队的江大附院副院长赵明告诉记者。在谏壁船闸附近的趸船上,一场专家义诊公益活动正在开展,附近船民闻讯后纷纷赶来。52岁的大港女船民高冬英告诉记者,她的左臂已经疼痛了几个月,痛感一直延伸到手上,现在几乎拿不了东西,希望专家这次为她好好查查。记者问,为何之前不到医院看看?她回答,自己长年在船上工作生活,基本没时间回家,痛的时候,就吃几片止痛药,只要能将就,就不会去医院。

        记者了解到,许多船民出现腹泻、发烧之类症状后,就自己买点药吃,几乎没有上医院的习惯。46岁的船民汪建平告诉记者,在他记忆中已经有30多年没到医院看病了,小病自己吃点药或扛着,过几天就好了,只有一次牙疼,实在没办法,就近靠岸,在岸边乡镇集市上找个“看牙的”把牙拔了。

        汪建平介绍,像他这样的多年不到医院看病的情况,在船民中较为普遍,一方面是因为没有时间,另一方面怕花钱,许多船民都是船主雇来的,一年收入不过2万多元,这笔钱几乎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绝大多数船民都没有办理合作医疗保险,进医院看一次病就要花掉好几百甚至上千元,对船民来说负担不小。

        2  医疗卫生意识差亟待改进

        此次参加义诊活动的李晶、张树春、赵建华等医生都是江大附院的主任医师,涉及风湿、消化、心内、皮肤等多科。赵明介绍,船民长期在船上生活,受江水寒湿气较重,加上工作劳动强度大、生活不规律、睡眠不足、卫生条件差、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多方面不利影响,容易造成风湿病、胃肠道疾病、皮肤病以及心血管等多种疾病,从此次义诊检查的结果看也是如此。赵明说,虽然许多船民收入不高,较为节俭,但也不能因此耽误看病。检查中发现,许多船民严重缺乏基本医疗常识,小病不到医院看,等到大病发作时为时已晚。

        在连云港籍散货船上,江大附院硕士生导师、消化科专家吴莺正在给33岁的女船民李福云检查身体。记者看到,李福云脸色发黑,气色较差,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不少。医生检查后发现,李福云心脏可能有异常,吴莺希望李福云尽快去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但李福云不太情愿,她从小就在船上生活,不清楚什么叫义诊,还一直担心医生会向她收治疗费。李福云告诉记者,她还是10年前生孩子时去过一次医院,之后再也没有到医院看过病。

        记者在船民们的散货船上看到,许多船民将药品与杂物混放,有些药品已经过期或根本找不到生产日期,船民生病时自己吃药随意性很大,吃错药、吃过期药是常有的事。此外,船上的卫生条件和船民的卫生习惯也相对较差,淘米洗菜洗衣以及擦洗身体等一般都用江河水,容易造成肠胃病、皮肤病、妇科病等诸多疾病。

        3  社会关怀温暖送给众船民

        地方海事局局长赵永富告诉记者,苏南运河镇江段是京杭大运河最繁忙的河段,且与长江交汇,往来船舶量可观,每年有江苏、安徽、山东、浙江等13个省市的约60万船民从此经过,一次长途运输船民往往要数月生活在船上,有些船民数十年、甚至一辈子都与船为伴,船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从2004年起,由50多名地方海事人员组成的“运河919”志愿服务队开始服务船民,紧急救援、为船民解决困难。他们每年在苏南运河救助船民达200多人,为百姓解决难事500余起,许多突发重病、昏迷以及待产孕妇都是海事人员第一时间赶来救助、送往医院。到目前累计为船舶引航、助航、服务30余万次,救助遇险船舶100余艘次,成功抢险200余起。如今,“运河919”已成为省交通运输系统优质服务品牌,也荣膺我市第四届“大爱之星”,志愿服务人员被群众和过往船民亲切地称作水上“活雷锋”。

        船民的生活环境不容乐观,记者看到不少船民在较为拥挤的船上饲养鸡、鸭等家禽以及猫、狗等宠物,生活环境封闭。地方海事部门介绍,他们将联合劳动、司法、文化等部门进一步开展关爱船民活动。对广大船民普及劳动和法律知识,提升船民文化素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令人可喜的是,针对船民就医难等问题,赵明介绍,江大附院将准备每月组织专家到船头为船民义诊,以最优质的服务关怀船民健康。

        相关新闻

        船民法律维权意识需提升

        长期从事水上运输的船民工作危险性极高,溺水、工伤等事故频发,许多船民由于文化程度不高,维权意识淡薄,有些船民没有与船主或雇主签订劳动合同,他们大多是同乡或亲友介绍被雇用而入行的。一旦遇到不测,自身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证。

        山东籍船员林强告诉记者,如今大运河上的许多散货船船主当年都是靠从事水上运输发家的,一旦经济条件好了之后,他们往往把船租给他人,只拿租金,许多船民像他一样,因为生活贫困受雇于雇主,由于文化太低,又没有专业技能,只能来干这一行。收入情况比在家务农好,好一点的一年有二三万元收入,差一些的有一万多元,但收入有时也不能保证,有的是按月领工资,有的则是按货运次数分批取酬,还有的到了年底才能结算领钱。如果遇到船只碰撞、意外搁浅、货物受损等情况,船民甚至领不到工钱。

        尴尬的生存状态困扰船民

        由于生活空间较封闭,许多船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十分匮乏,业余时间看录像、打牌是主要的娱乐方式。由于长时间在船上,时间概念模糊,许多船民不清楚日期和星期几,除了超负荷的工作外,船民很少有节假日。夫妻分居情况较为普遍,因此还造成离婚多、婚外情多。

        如果夫妻双方一方当船民,另一方又外出打工,孩子只能寄养在老家给老人带,家庭生活和教育的欠缺,使这些留守儿童长期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成长。

        许多船民的孩子经过义务教育阶段后,受家庭经济条件影响,通常不能接受花费不菲的高等教育,因此,不少孩子在初中毕业后,就随父母一起从事水上运输,成为下一代船民。

        

 

        本版摄影  文  雯

        通讯员  张爱林 记者  沈湘伟

来源:京江晚报 作者:  责任编辑:原晶晶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