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看着茶园中特早茶乌牛早生长的新芽尖,因前夜的“倒春寒”收缩成“黑点”,这批乌牛早春茶将“报废”,丹徒区春沁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青松一脸沉重:150多亩乌牛早受损数十万元。
在我市,茶叶效益主要靠春茶,春茶价值体现在“早”字上,早一天上市,与迟一天上市,价格往往有天壤之别。但真的茶叶越早,效益越好吗?众多茶场认为,理论上是这样。但早茶一旦遇上“倒春寒”,所谓“越早越好”将不复存在。我市早在1991年引进的被誉为“特早茶”的乌牛早,就常常遭遇“倒春寒”,致使许多茶场开始引进其他茶叶良种。
20多年,发展了约3000亩
日前,记者在润州区五洲山茶场看到,茶园内许多采茶女正在细心采茶。让记者颇感意外的是,这些采茶女采摘的茶叶并不是“特早茶”乌牛早,而是这个茶场2008年引进的浙农139新品种。
乌牛早是我国茶类中特早发芽的品种,3月上旬即可采制,因主产于浙江永嘉乌牛镇而得名。1991年,五洲山茶场与其他几家一起,成为我市第一批引进乌牛早茶叶新品种的茶场之一。五洲山茶场场长戴小龙告诉记者,茶场当时引进了10多亩乌牛早,目前为20多亩;最高峰时,乌牛早达70多亩。
市农林局园艺技术指导站站长李传德告诉记者,目前全市茶园面积约7万亩,共中乌牛早约3000亩。“乌牛早在我市不能大面积发展,与它容易遭遇‘倒春寒’有关。”
容易遇上“倒春寒”
李传德告诉记者,茶叶的生长与气温密切相关,从我市多年气象资料看,进入3月后,我市气温变化莫测。“这就导致我市春茶开采时间极不稳定,早的3月上旬就采,迟的要到3月底。”
虽然乌牛早被誉为“特早茶”,但其不耐寒的特性,加上我市地理位置的原因,使其常常遭遇“倒春寒”。李传德说,当温度低于5摄氏度时,与其他茶叶品种一样,乌牛早也停止生长。更重要的是,当前期温度高,乌牛早飞速生长时遇上“倒春寒”,前期生长出的芽尖将“收缩”变成“黑点”,将导致这批生长的芽“报废”。
“20多年,只有3年获得丰产。”戴小龙告诉记者,乌牛早生长最好的一年,头批春茶采摘了六七百斤,最差的年份只有几十斤。今年3月12日头批乌牛早就采摘了,但过了几天,温度就降到5度以下,所以头批乌牛早也只采摘了几十斤。“这么多年,总体上看,种植乌牛早,效益并不太好。”
引进其他茶叶良种
因为乌牛早容易遇上“倒春寒”,所以许多茶场开始寻找更适宜镇江地区种植的茶叶良种。
戴小龙告诉记者,2008年五洲山茶场从中茶所引进了20多亩浙农139茶叶新品种。浙农139的最大特点是耐寒,这个特点对镇江地区容易出现的“倒春寒”,效果非常好。去年,又引进了60多亩,明年将继续扩大。
马青松则在前年引进了同样耐寒的中茶108茶叶新品种100多亩。丹徒区墅山茶场也在前年引进了300多亩中茶108。(花仁航 余宽平)
相关新闻:
要制500克茶 四五万次掐 ——记者体验采茶工艰辛
“3月来,5月走。”每到春茶季节外地的采茶工就像候鸟一样,纷纷涌进我市茶场“淘金”,她们穿梭在茶林中,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近日,五峰茶场里来自安徽、湖南、山东等外地采茶工已投入到春茶采摘中。前天下午,记者来到五峰茶场实地探访和体验采茶工的忙碌和辛苦。
下午2时,五峰山茶园里几十个采茶工分几处忙活着。“最早的一批在3月11日就开采了,但13日开始的‘倒春寒’对春茶影响很大。”茶场人员朱龙保指着茶树种乌牛早向记者介绍,由于突来冷空气,使得一些树种的茶芽刚冒出来就被冻伤,茶芽就不能被采用。
走到山顶,整个茶园的美景尽收眼底,阵阵茶香扑鼻而来。但这番美景,采茶工无暇顾及,埋首采摘茶叶。由于天气阴冷,气温近零摄氏度,站在茶园里的采茶工们都身穿棉袄、羽绒服,戴着能遮护耳朵的帽子。山上不时有冷风袭来,为了御寒防风雨,茶场人员特地给采茶工们准备了雨衣,加穿在衣外防风。
春茶采摘就得抢天夺时,采茶工讲究的就是高效率和技艺娴熟,43岁的薛建英是采茶工里有名的“快手”,只见她俯下身去,掰开一茶枝,用食指和拇指熟练地采摘,不一会儿,一垄茶就摘完了。“我可是从十几岁小姑娘,采到现在这年纪呢。”她告诉记者,自己家在安徽临泉,采茶已有30年,最早时是随父亲来镇江采茶,之后,每年春茶时候她都如约从老家到茶场“报到”。
记者在薛建英指导下采摘,一垄茶的面积,中途歇了四次,不断地下腰,采摘完腰酸,长时间站在地上,脚是又胀又冷。而摘后的茶芽是大小不一,与“标准芽”相比,能被收用的茶芽仅一半。
朱龙保介绍,一般采茶工要从早上7点采摘到晚上6点,期间午饭休息一小时,其余时间都得站在茶地里。而制作一斤五峰迎春茶,需要4万到5万棵茶芽,这就意味着一斤干茶,采茶工要弯腰完成5万次以上的采摘动作。
和多年前采茶工的待遇相比,薛建英觉得如今采茶工各方面生活、待遇条件都得到了提升,不仅有专门的宿舍,设施配备齐全,还有食堂、浴室等配套设施。“吃住都不比自己家里差,赚上50多天的钱就回家休息!”
十几年前,采茶工一般都是二十来岁的小姑娘,可记者注意到茶园里的采茶工们大多是中老年妇女,年龄在40—60岁间。朱龙保说,采茶工作是季节性的,一天能挣到一两百块钱,但很辛苦,一般本地采茶工少,大多是从外地招来,而年轻人不愿吃这辛苦。(记者 杨佩佩)
浮山果园富硒茶成市场“宠儿”
金山网讯 句容市浮山果园富硒茶成为市场的“宠儿”,全部茶叶已被预订一空。连日来,果园每天组织80多名采茶工抢晴天快采摘快加工,以保证市场供应。
据了解,浮山果园富硒茶面积在150亩左右,本月18日开采,目前日产量在5公斤左右。“当天采摘当天加工,连晚送给客户。”据果园负责人张泯刽介绍,经过去年上市后,富硒茶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今年春节后,苏、锡、常和南京的客户纷纷提前预订,销售不成问题,现在重点是全力组织采摘和加工。
据悉,浮山果园富硒茶的注册商标为“浮翠”,去年获镇江市知名商标,今年果园正积极申报省级著名商标,建设打造句容乃至镇江新的优质品牌茶叶。
(李根喜 刘柳 滕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