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季翔 文雯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心玉,灯烧月下月如银。”元宵节的花灯总给人太多的期待。尽管“上灯”时未到,街头巷尾早已可见各种花灯,勾起市民的回忆。扎灯师傅迎来一年里最高兴的时候,马灯表演者已经跃跃欲试,一个热闹的灯会将从明天这个“上灯”的日子拉开帷幕……
花灯·市场 今年灯笼售价15元至300元
本报讯 “十三上灯,十八落灯”。正月里,“老镇江”都有给晚辈还有新出嫁姑娘送花灯的习俗。这不,昨天已是正月十一,我市花灯卖得俏,花灯款式、材质特别多,但是在传统花灯中,生肖蛇灯虽然现身但却不被待见。而兔子灯、送子灯颇为抢手。
下午,记者先后来到大西路和南门大街,这里的花灯销售十分火爆。路边早已悬挂着五颜六色的花灯,前来购买花灯的市民络绎不绝。
采访中,记者发现今年花灯款式、材质特别多。不仅有传统的兔子灯、莲花灯、藕灯、灯笼灯、鲤鱼灯,有卡通的喜羊羊、愤怒的小鸟、奥特曼,还有蛇灯、猴灯、猪灯,有蝴蝶、火箭、飞机等多种造型。花灯材质也十分丰富,既有纸质的、绢制的,也有充气软塑料膜的、硬质塑料的。不仅有传统的蜡烛灯,也有电子灯,甚至还有声控花灯。
与往年不同,今年以生肖蛇为造型的花灯虽然现身,但数量和款式不多,销售量也不太好。花灯老板刁先生告诉记者,以往生肖灯笼都挺受欢迎的,特别是兔年的兔子灯,每次没到元宵节就卖断货了。今年他也尝试扎蛇灯,大约做了十多个,但对蛇灯的造型却不怎么满意,“蛇灯的形状实在不好设计,就是做出来了,小朋友也不一定喜欢,很难卖,我最后干脆不做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今年卖得最俏的还是兔灯和送子灯。
“你喜欢莲花灯还是兔子灯?”“兔子灯!”“要红的还是蓝的?”“我要蓝的!”在黄山北路的花灯集市采访时,记者听见市民孙奶奶与小孙子的一段对话。随后,买到花灯的小孙子兴高采烈向记者展示他挑中的兔子灯。
在另一个摊位,许奶奶一边购买“麒麟送子宫灯”,一边对记者说:“这对宫灯是我送给外孙女的,她去年刚结婚,已经怀孕了,按老规矩,‘老镇江’娘家要送新媳妇新花灯的。”而另一个摊位上,一款“龙凤走马灯”已经脱销。老板只能请顾客第二天再来。
采访中,记者看到,手扎花灯因个头大小价格不等,一般起价要15元,大点的要100元,最大的兔子灯卖到了300元,而塑料材质的花灯价格大多在20多元。送子灯的寓意吉祥,价格从50多元到100多元不等。
记者了解到,今年的花灯销售很好,大年初一,南门大街的花灯摊位就已经出现,而大西路上的花灯摊贩,大多是大年初三出摊的。摊主田老板一边收钱一边开心地告诉记者:“今年一出摊就卖得不错,开始每天能卖个三五十只,最近这几天,每天都卖掉两三百只,估计正月十二、十三还会卖得更好!”(记者 林玲)
花灯·节日 正月十五,润州广场有嶂山马灯舞
“木兰从军,同上战场……”昨天下午,记者刚刚走进嶂山村,就听见了热闹的锣鼓声,十几个农民兄弟正在进行着马灯排练。
“现在一场马灯的表演要1个半小时,但是谁又能想象得到,嶂山人背后的努力?这份‘事业’的传承实在不易啊!”嶂山马灯队的队长卢大宝感慨万千:“从一个门外汉到能登台演出,即使每天都练上几个小时,也需要一年光景,而备足了材料,扎一盏马灯,也需要一个礼拜,何况愿意学马灯表演的人越来越少了。”
记者了解到,嶂山马灯是嶂山村村民过年、过节时的舞蹈,已有200多年历史。由于历史的原因,马灯在“文革”期间被迫停演。上世纪80年代初进行过一次恢复表演,后因经济困难等原因一度停了下来。直到2004年,在当地政府的指导帮助以及几位老继承人的支持下,嶂山这个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才得以真正恢复。2006年,嶂山马灯被列入镇江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年村委会和村办企业共同资助了4万多元,购置了马灯道具器材、队员的服装,嶂山马灯才重新走上舞台。”马灯队的王国荣说起自己热衷的这份事业头头是道,“现在嶂山马灯的表演分16个场次,包括备马、出对马、单放五朵梅花、遛单马、铁索环……”
“现在我们马灯队有20多人,大家分别担任马保、头马、婆子、拎花篮者、青壮马、烈马等角色……”卢大宝告诉记者,“我们的马灯演出最大特点是造型生动、人马合一,如果是晚间表演,更能让人赏心悦目。”
“在我父亲他们那个年代,一年的表演也就四五次,而自从嶂山马灯阵舞被市政府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现在经常会收到来自各社区的演出邀请。”记者了解到,今年春节期间,嶂山马灯队已经在村里表演了几场,最近也正在加紧排练。正月十三会到文化馆演出,正月十五更是要到润州广场与广大市民共度元宵佳节。(古瑾)
句容秦淮花灯喜“闹”南京
本报讯 今年元宵节,句容陈氏秦淮花灯又“出手”了。记者昨天了解到,由句容花灯大师陈柏华领衔设计的以“明”文化为背景、展现秦淮河流域地方特色的灯组已在南京登场。
据句容陈氏秦淮花灯传承人陈柏华介绍,此次句容花灯分赴中华门和夫子庙两个展场,既有展现南京民俗风情的传统花灯,也有利用高科技呈现的时尚花灯,内容丰富多彩。其中,中华门展场由陈柏华独立设计、制作、安装,完全体现句容秦淮花灯的特色和风韵,向游客宣传句容传统文化。
此次句容共有20个大型花灯组赴宁出展,其中高10多米的“荷花”灯组格外引人注目,已经吸引了大量花灯爱好者慕名观看。同时,“战鼓催春”、“十二生肖”、“聚宝盆”等等系列花灯组,犹如艺术品一般,极具观赏性。(滕庆海 古瑾)
花灯·传承
准备小半年,只为这几天的生意
手工艺人的“花灯经”
元宵节即将到来的热烈又一次点燃了人们的激情。很多市民开始怀念童年那一盏手工扎的兔子灯。昨天,记者采访了花灯艺人刁国华。
在大西路和宝塔路路口的一处摊点,刁国华正在帮一位老大爷把两个兔子灯绑在自行车上。 “虽然价格不便宜,但是我还是要买两个。”刁国华的主顾、家住在红星桃花源小区的张大爷告诉记者。去年因为舍不得花钱,他就在刁国华这里买了一个兔子灯回去给小孙子玩,后来小孙女知道后哭了一场。所以,今年一定要买两个兔子灯回去,一人一个。
刁国华自己也是在花灯的记忆中长大的。为了元宵节能有花灯给孩子玩,刁国华的父亲学会了扎兔子花灯。慢慢地,身边不少人都喜欢上了他做的兔子灯,生意就这么做起来了。
如今,继承了手艺的刁国华仍然专心只做兔子灯。“兔子又读‘图子’嘛。寓意吉祥,比较好卖。这些小的卖30元,中等的卖50元,大的卖100元,马上就要过元宵节了,一年就是这几天才会有生意。”刁国华在鹤林派出所当协警,爱人有心脏病不能上班,25岁的儿子现在还没找到工作,家里就靠他一个人赚钱。元宵节卖花灯能带来一笔额外收入。
靠花灯赚钱真的不容易。“做个小兔子花灯一般要三到四个小时,大兔子灯一天都不一定能弄好一个,要想完成的话就必须加班加点。”刁国华说。“大兔子的骨架,我自己把竹子劈一层就行了。但是拿来做小兔子骨架的竹篾不能厚,要劈好几层呢,我自己干不来。” 刁国华说,这要专业篾匠帮忙。除了这个,兔子灯上的所有部件都要靠自己动手。除了扎骨架、裱糊,兔子灯的四个小轮子也是自己用切割机加工的。
每年的10月,刁国华就会开始为次年元宵节准备花灯,算起来大约有5个月。“最近几天平均一天大大小小的加起来能卖30个左右,今年一共扎了100多个。早上7点就出来摆摊,一直到晚上7点。”
刁国华的兔子灯会一直卖到正月十八。当记者问到刁国华何时“退休”时,刁国华笑着说“我啊,早呢,我今年才51岁,等到老了扎不动了再说吧。”镇江真正靠手工来扎兔子灯的艺人已经不多了。他本来还想把手艺传给儿子,但是儿子对兔子灯丝毫不感兴趣。现在,他害怕手艺会失传。
(记者 孙晨飞)
纸灯备受宠 孩子扎兔灯
晒艺老人担心后继无人
本报讯 元宵未到,花灯先至。前天上午9点,近30名孩子在华润新村的社区活动室内自己动手做起了纸兔子灯。看着喜爱纸灯的孩子们,老扎灯人卜瑞和既欣慰又落寞。因为,他这门做了几十年的扎灯手艺目前尚无传人。
每年元宵节前召集孩子们动手做纸灯是大市口街道华润社区多年的老传统。今年,这群孩子里又增添了不少新面孔。“我9点钟来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小朋友了。”今年13岁的陈亦俞前天是第一次扎花灯,一会儿糊纸,一会儿学剪贴花,在活动室内跑东跑西忙个不停。
“早上刚过8点,就有孩子在社区门口等了,特别可爱。”社区主任李桂花说,每年元宵节前后是居民卜瑞和、卢菊雯和李佩璜最忙的时间。因为他们要提前准备扎灯的材料,然后在现场教孩子们做纸灯。
“我昨天忙了一个下午,先劈了根竹子,加工成半厘米宽的小条,再用铁丝将它们固定成形。怕划伤孩子们,我在铁丝接头的地方也都用胶带纸包起来了,一共做了12个竹架子。”今年63岁的卜瑞和10多岁就开始扎灯了,一扎就是50年。
他说,比起塑料灯,这两年大家更喜欢传统纸灯。其实,做纸灯的材料很容易弄到,不需要多少成本,做起来也不难。但要在市场上买一只纸灯,少说也要几十元。虽然卖灯赚头很大,但卜瑞和并没有做买卖的打算,他只期待每年在元宵节前教教孩子们,晒晒自己的手艺。明年元宵,他打算换换方式,教孩子们做纸灯笼。
问起卜老有无传人,他摇摇头说,都是过节时才想起来玩,没人学,也没人愿意做。像很多传统手工艺一样,卜老的这门扎灯手艺同样面临着叫好声一片,却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
(记者 王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