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句容经营废品回收生意的王年顺,昨天特别忙。一大早七点多,就有两个人上门卖废品,可王年顺却顾不过来,忙着准备早饭、送儿子上学。“过完年刚从安徽蚌埠老家过来,积压了不少废品回收生意。但今天是儿子开学的日子,儿子嘱咐了,一定不能迟到。”
早晨7点半,王年顺小心翼翼骑着收废品的三轮电动车,带着儿子行驶在还有些结冰的路面上。
儿子王文龙是句容开发区中心小学三(4)班的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3岁时跟随父母从老家来到句容。“句容生意稳定,教育环境也好,小孩在这里上学没有多花一分钱,我们觉得很安心。”王年顺说,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王文龙所在的句容开发区中心小学是一所城乡接合部学校,这里的学生近一半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昨天开学首日,几乎所有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到校了。校长周荣华说:“这些外地的‘小客人’,跟我们这里的孩子一样,渴望着知识的熏陶,拥有着美好的梦想,我们就要给他们创造条件,让这些‘流动的花朵’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
昨天早晨8点50分,记者在孔家巷小学门口见到送儿子上学的漆女士。漆女士是湖南人,在镇江做社区保洁工作,丈夫也在镇江做建筑工。从去年暑假开始,漆女士夫妇就把儿子小浩带到了镇江上学。
“儿子在老家由爷爷奶奶带着,只能管孩子吃饱穿暖,却没办法管孩子的学习。”漆女士说,“我们在外忙就是为了小孩子,小孩成绩不好,再忙也没用,所以决定把孩子带在身边管。”
不过漆女士说,对带儿子来镇江上学,他们最初还是犹豫的,因为不知道镇江的小学收不收。“没有想到会和镇江城里的孩子享受同等待遇,不用交一分钱择校费、借读费或是赞助费,就能入学。”漆女士笑着说。旁边的小浩接口说:“老家的小学没有这么大的操场,也没有漂亮的教室,这里比老家好多了。”
在开学首日的走访中,记者看到,我市在校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日俱增,而我市也敞开怀抱,接纳着全国各地跟随父母来这里求学的孩子。
市六中、实验初中、江科大附中、四中以及各个小学,外来孩子所占比例普遍在提高。他们大多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由于父母频繁更换工作,往往辗转求学。和本地孩子相比,他们往往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上有所欠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也相对薄弱,但各学校都通过课外辅导、班队活动、结对帮扶等形式,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让他们自信、主动地融入到校园生活中。
据市教育局基教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我市目前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将近39000人。教育部门除了在入学“零门槛”、孩子的学习上多加关注外,经济上也对他们有很多资助。他们跟本地孩子一样,在公办学校里统一编班,统一上课,享受着免费、公平的义务教育。这些流动的花朵,正在我市各个角落,幸福绽放。(记者 古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