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社会

刁国华:花灯艺人,困境中的坚守

发布时间:2013-02-21 08:42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它是一年一度元宵节的灵魂所在;它照亮的不仅是孩子们的心,还有传统民俗的精华;而今,它被越来越多集生动造型和音乐灯光的塑料花灯所取代……纸扎花灯,曾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国人,可记者走访发现,目前镇江为数不多的花灯艺人大多都在“苦撑”,面对工艺复杂、制作时间长、缺乏储存空间、后继乏人等一系列问题,他们将何去何从?昨天,记者走近传统花灯艺人刁国华,倾听他的纸扎花灯故事。

纸扎花灯,燃不尽的年味儿

昨天上午,在位于宝塔路和大西路路口的几个花灯销售摊点前围了不少市民,特别是刁国华的花灯摊点,不少人正拿着花灯仔细端详。“荷花灯怎么卖?”“最大号的兔子灯,多少钱?”刁国华边乐呵呵地回答顾客,边帮一名已经选好灯的顾客把灯固定在自行车上。

“周五就是正月十三上灯的日子了,今天特地赶过来挑两个花灯。”这名顾客告诉记者,自己家住红星桃花源小区,每年都会在元宵节前买两个花灯送给孙子、孙女,已经成惯例了。“两只兔子灯,100元,相比塑料花灯价格高出很多。”他自言自语道,塑料花灯价格只要十几二十元,造型各异,放上电池,灯不仅亮,而且还可以播放音乐,“不过,我觉得还是纸扎花灯有味道,插上蜡烛点起来,既传统又有乐趣。”他笑着说。

不少正在选购的市民也纷纷表示,虽然时下塑料花灯大行其道,但真正有元宵节味道的,还是纸扎花灯。

纸扎花灯,费时费精力

送走一拨顾客,刁国华松了一口气,和记者聊了起来。“真正做花灯手艺人,是从十几年前开始的。”今年51岁的刁国华介绍,这门手艺是“祖传”的,他最拿手的是扎兔子灯和荷花灯,今年一共做了100多只花灯,但是准备工作从去年11月份就开始了,当时都是白天在外上班,晚上回家通宵扎花灯,原本还设计了一款蛇灯,但做了几次效果都不太好,被自己踩了。由于妻子患有严重的肾病和心脏病,丧失工作能力,养家的重担全部落在自己肩头,所以还做了一份派出所协勤的工作。

他说,制作花灯有“三关”:首先就是制竹篾关:砍、劈、剖,全靠人工,制作花灯的竹篾要粗细、大小、厚薄均匀;其次是编灯骨关:量、折、编,全靠手艺;最后是贴彩纸关:裁、印、糊。他摊开双手说,刚开始扎花灯的那几年,双手没一块好皮,全部被竹篾磨破了,做一个小号兔子灯费时4个小时,大号灯的话一天时间都不够。他指着地上排成队的花灯说,“小号兔子灯26元,中号40元,大号50元,特大号100至150元。”昨天是第二天开卖,第一天卖出去30几个花灯,现在仓库里还堆着100多个呢,“如果卖不出去,就得囤到明年了。”

对于纸扎花灯艺人来说,花灯的储存也是个大难题,现在城市里很少有空间可以存放体积庞大的纸扎花灯,“我们金山街道迎江路中心社区主任知道了我们家的情况,主动把社区一间空房腾出来给我做仓库,支持我把这门手艺做下去。”

用心扎花灯,一份承诺和坚守

对于纸扎华灯,刁国华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他投入了1000多元购买工具,做兔子拖灯的轮子,必须用到切割机才能将木料平整地切割,所以毫不犹豫地买了一台。

“民俗文化的传承,难就难在缺少传承人,归根结底,还是经济效益的问题。”他说,曾经想把手艺传给儿子,可儿子根本不愿意学,这门手艺不仅辛苦,而且赚钱少,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上了岁数的,都不愿意做,现在镇江市区像自己这样的花灯手艺人就剩三四个了,虽然花灯手艺没有市场价值,但自己依然割舍不下那份浓浓的情结。

记者采访了我市民俗专家吴林森,他介绍,纸扎花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之一,应该得到政府的保护和支持;同时,纸扎花灯作为民间工艺美术品,也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在工艺上不断创新和提高,价格上也不能和同类的非手工制品差异太大,这样才容易被消费者认可。他表示,对于纸扎花灯这个民间艺术项目本身来说,需要有自身发展的空间,全社会都应该支持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把这门技艺传承和发展下去。(记者 胡冰心)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原晶晶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