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不失去对生活的期望,暂时的困难都能克服,而且日子真的会越过越好……”在日前的采访中,七里甸街道四圩社区失地农民朱建民乐观地对记者说。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开创了失去土地后的一片新生活。
朱建民今年52岁,在社区的创业孵化基地租了一间门面房,一台榨油机、一台粉碎机,开着一家40多平方米的 “建民加工厂”,从事菜籽油加工。现在这个小加工厂维持着全家的生计,用他的话来说:“现在自己好歹也算是拥有了小小的实业。”
朱建民原来是村里的老书记,1996年前后,因为城市建设需要,村里面临拆迁,他自己带头成了失地农民,拿着补贴的钱开了个废品收购站。后来四圩社区搞起了创业孵化基地,把门面房以比较低的价格租给社区失地农民,老朱听说后,就转让了收购站,用转让的钱置办了榨油机、粉碎机两样“大件”,开始了自己的“实业生活”。
“当时经常在新闻里看到,什么地沟油、回锅油啦,感觉很不健康。”朱建民说,原来在农村,自己和附近村民都喜欢吃自己榨的菜油,吃其他的油总是感觉不够香,也吃不惯。这么一比较,就有了开油品加工厂的念头。因为周边的居民、农民都对菜籽油的醇厚味道情有独钟,即便老朱的加工厂门面位置不是那么好,但从2011年下半年开业以来,他的生意还是渐渐红火了起来。
老朱介绍说,现在厂里一般是隔天加工一次,每次加工400公斤左右的菜籽,出油3缸,150多公斤,两三天内就卖完了。老朱说,农村人实在,要么不做,要做就会不掺假,只要油是真材实料,就不怕。
现在,老朱对生意也有自己的盘算。不少客户反映喜欢吃原来农村里磨的糯米粉、大米粉,下一步还要把粉碎机的作用发挥起来,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好好做,搞多样化经营。
“城市建设我们支持,拆迁失地后还是要找些事情干的,只要勤劳肯干,就总有机会。外地人来镇江打工、创业都能干得有声有色,我们本地人在家乡还担心什么呢?”老朱说,认认真真做事,好好挣钱,自己对未来很有信心。(记者 谢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