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创新,一个近年来使用频率陡增的“热词”。但到底什么是社会管理?社会管理又该怎样创新?昨天上午,在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专题审议会上,包括京口代表团代表们在内的许多代表,就这个话题展开了发言和探讨。
京口区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有许多特色品牌,其中的“网格化”与“网络化”融合管理,曾引起众多媒体的关注,并受到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称赞。但所有经验的取得,也是在巨大压力下探索出的。作为离群众最近的社区干部,卜美琴代表开门见山:只有把居民的利益时刻摆在心上,以居民满意为标准,才能打造一个名副其实的和谐社区。
如何让居民满意?卜美琴以自己的工作地酒海街社区为例,重点提到了社区自身建设的问题,“客观地说,我们这个社区存在着‘三少两多’的问题,就是钱少、人少、权少,责多、事多。维持一些社工的工资福利都很困难,曾经导致社工流失,如果不能稳定好这支队伍,‘三少两多’的现象将更加突显。”对此,她希望明确街道和社区工作经费的渠道和标准,让基层也能留住人。
社会管理创新,不仅是在街道、社区这样的“小细胞”上要下足工夫,站在一座城市的高度,城市的和谐氛围也应当通过政府有效措施更好地营造。夏照明代表就认为,社会和谐与否的一个重要判断标准,就是老百姓有没有安全感、归属感,“要让老百姓有这些感觉,更应该大有可为的是政府及其工作部门。”
从更大的范围说,创新管理,改善民生,需要一个公平合理的法治环境。这一点被代表们广泛提及。魏敏代表在发言时说,创新社会管理,应该要让更多人懂法、守法,树立法律的至上地位,法律面前应人人平等,无论是哪个部门哪个人,都应当对法律存有敬畏之心。同时,政府也应当在法律的框架下,合理科学地整合和划分好职能部门的职权范围。
除了社会管理创新,从其他领域进一步改善民生,也是代表们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讨论“四大行动计划”时涉及较多的方面。
张志耕代表建议,要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契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倾斜,大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同时,应该更多支持特殊教育的发展,为这个特殊群体创造更多良好的学习、生活、就业机会。
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角度,张开华代表提出,加快老旧小区改造进程,应当做到先安置、后拆迁,而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城市“堵”病,希望政府科学规划和建设停车场,加强路面管理,畅通节点交通,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
傅德利代表将眼光更多地放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他说,希望政府在政策、土地、税收等方面加大对农村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农民自主创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多管齐下,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作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如何通过医改更好地惠及民生?朱夫代表认为,应当进一步调整、健全和完善医疗保障政策,做到群众、政府、医院三方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陈雄代表则认为,应当加快公立医院改革,优化布局,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记者 吴悠 崔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