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上班族,在这么寒冷的冬天,下班回到温暖的家中放松心情是最开心的事。可家住四牌楼街道江东社区的徐继才老人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十分忙碌,他正在赶制社区舞龙队春节前后表演要用的舞龙。目前,经过两三天的赶工,一个生动的“龙头”已经完工。
做龙的确有一套
74岁的徐继才有着独特的手艺,他年轻时就开始学习舞龙,渐渐对龙产生兴趣。后来开始自己摸索制作。他简单讲解了一下制作过程,首先要在草稿中勾画出舞龙的外形,将小竹竿破成细篾,根据草图的结构用棉绳及短铁丝扎出直径45cm左右的龙头骨架、龙身骨架、龙尾骨架及龙珠骨架,每个骨架下面要固定一根竹竿作为手把杆。
“要从龙头开始做起,因为龙头是最难做的,要分鳞片、骨架、牙齿、眼睛、胡须、眉毛、龙角、龙珠、龙舌等十几个部分,用皱纹纸及小块布仔细糊裱龙头骨架,尽量使表面平整,等裱糊的纸和布风干后,就可以用彩笔着色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将龙的精、气、神表现出来。”
徐老介绍,龙身、龙尾的制作也不简单,制骨架、裹龙皮、粘鳞片、着色,每一个步骤都需要4到5个工序才能完成。待所有步骤完成后,就可以组装了:将长卷布打开,一端接上龙头,另一端接龙尾,中间每隔2米左右套一个龙身骨架,将骨架固定在布里面。如果做7节龙,中间套5个龙身骨架;如果做11节龙,中间就套9个骨架,以此类推将首、身、尾相连,一条龙才算完成,每次完成一条大龙都要花费1个多月时间。
舞龙也是把好手
徐老做龙十多年,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现在做的龙非常漂亮逼真,生气勃勃。不仅如此,他的舞龙技法更是绝活,他还和一群老年朋友自发组建了舞龙队,不仅弘扬当地的文化,还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
这支舞龙队目前已经发展了十多名队员,晚上吃过饭后,不管刮风下雨都会聚在一起学习,练习舞龙。为了在短时间内将舞龙队发展成熟,队员们刻苦训练,从开始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练习着每个基本动作和操作手法,再练到套路连贯有序,到后来以专业的舞龙比赛要求来训练,加上在传统的民间舞龙走、跑、跳等普通动作基础上与现代竞技舞龙相结合,通过舞龙者的人体运动和姿态变化来表演龙的穿、游、腾、翻、滚、盘、跳、戏等高难度动作和组图造型。
徐老表示,逢年过节或是社区里搞活动,他们都会组队参加演出,随着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一条龙时而飞腾跳跃、追上逐下、左瞧右看寻找宝珠,时而破浪入海吸纳大海灵气,时而冲向九霄,腾云驾雾,场面非常壮观,把一条长龙舞得神采飞扬,居民们都会啧啧称赞。
(钱桦 竺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