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新坝镇组织委员祝启彤到岗工作不到半年,便得了个“跑腿王”的称号。作为镇人才办“第一负责人”,挖掘项目源、搜集人才信息、跟踪服务,都得从脚板底下跑出来。
上月18日下午阴雨蒙蒙,他驾车一小时,将一份扬中“江雁计划”申报通知书送到位于辖区最南边的企业苏惠乳胶。办完这件事,风风火火的80后小伙子,又要去给“邻居”——三茅街道送份礼物,“我们辖区的企业江山电气科技出具体项目和人才资助方案,他们的企业作为第三方加入合作。”祝启彤告诉记者,这将是扬中首创“微时代”引才模式后,区域间的首度合作。
车子停在了扬中市政府大院的北门,扬中市人才办主任朱阳上了车。正是她,在扬中组织部长陈新中的带领下,大刀阔斧改革人才工作机制,在去年4月份,一手将扬中人才工作引入了“微时代”。
朱阳一路上快人快语,“‘微时代’模式的宗旨,其实就是因地制宜,以开展地域引才活动为契机,招项目最需要的人才。2012年我们四镇一区一街道举办大型引才活动就达5个,现在2013年的活动计划也已经排出来了,加在一起接近20个。”
朱阳语速快,其实脚步更快,干起工作来,透着一股让扬中立名的“四千四万”精神劲头:利用周末独自一人奔赴“北上广”,敲开了我国空气动力学专家杨志刚教授办公室的门,引来7名“千人计划”专家,在去年11月17日首次对话“江中岛城人才突围”;和人才办的同事,仅凭一本通讯录,四处拜访,促成了百名海外博士扬中行。有人曾和她打趣说道:“如果不干这一行,肯定是一名出色的供销员。”
其实,在扬中,像她这样的“人才供销员”,已经遍地“跑起来”。粗略估算,“微时代”推行7个月以来,该市67名人才办基层干部,累计入企调研、对外招引近千次。
一刻钟后,祝启彤到了三茅街道,在朱阳的引荐下,他将项目信息“透露”给了三茅辖区的一家企业。在前期已经进行跟踪的基础上,企业愿意作为第三方加入合作,双方很快达成一致:“先引入项目,再按需引人。”
其实,这个“共识”彼此早有默契。去年4月,扬中组织部门公布了78个产业发展重点项目需求,建立项目库,“以项目源招引人才”作为下半年人才工作的切入点。目前项目库已经“底朝天”,70个项目与高校、研究机构“相亲”,完成了信息交换。
(贾子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