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月13日上午9:30-11:00
地点:镇江报业传媒集团5楼
内容:古城历史文化积淀丰厚,老地名是古城发展的见证,更是雅俗共赏的宝贵财富。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城市框架拉大,新地名也在不断涌现。从当年金山湖征名,到如今南山西入口取大名,还有更多路名、小区名等地名确定,无不倾注着政府相关部门及专家的心血,也吸引着市民网友的广泛关注。新城建设、旧城改造,一些老地名的存废,新地名的确定,也成为包括镇江在内的不少城市棘手的课题。那么,截至目前我市有多少老地名已经消亡?我市地名保护和利用现状如何?地名文化如何在传承和发展?2月13日市民政局副局长谭金生走进镇江报业传媒集团网络直播室,与广大市民网友交流。共同探讨地名保护和利用等话题。
欢迎网民踊跃提问,积极参与![提问与点评]

视频
图片直播




背景资料
· 老地名,留下城市几多印迹?
· 同名、近似名、文化味淡!市民总结地名 ...
· 道路小区命名,须多花点心思
· 地名委审议27个重大地名命名 恢复三个老...
· 镇江市地名管理办法2011年2月1日正式实施
· 一批新地名的投入使用在市民中引发热议
直播摘要
· 外地有些城市,像扬州,对古地名进行建亭立碑保护,镇江在这 ...
· 像古运河改造,复建千秋桥,对于易地复建,地名专家有什么看法?
· “谷阳路”“谷阳大道”,“滨江路” “滨水路” “江滨大道 ...
· 镇江城市建设加快,老地名消亡?如何保护和传承地名文化?
文字实录
[主持人:] 各位市民朋友,各位网友大家好,第28期“党报在线”又与您见面了。 [2012-02-13 09:54:17]
[主持人:]古城历史文化积淀丰厚,老地名是古城发展的见证,更是雅俗共赏的宝贵财富。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城市框架拉大,新地名也在不断涌现。从当年金山湖征名,到如今南山西入口取大名,还有更多路名、小区名等地名确定,无不倾注着政府相关部门及专家的心血,也吸引着市民网友的广泛关注。新城建设、旧城改造,一些老地名的存废,新地名的确定,也成为包括镇江在内的不少城市棘手的课题。 [2012-02-13 09:54:48]
[主持人:] 那么,截至目前我市有多少老地名已经消亡?我市地名保护和利用现状如何?地名文化如何在传承和发展? [2012-02-13 09:55:01]
[主持人:]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市民政局副局长谭金生率队走进镇江报业传媒集团网络直播室,与广大市民网友互动交流,共同探讨地名保护和利用等话题。 [2012-02-13 09:55:30]
[主持人:] 围绕这些话题,谭金生和相关专业人士将向广大市民网友详细介绍,一一解答提问,听取意见建议。欢迎登录金山网“党报在线”板块发帖或跟帖提问。 下面请谭金生主任介绍一下今天您所带领的团队。 [2012-02-13 09:55:41]
[谭金生:]好的,各位市民朋友各位网友大家好,很荣幸今天做客党报在线与大家沟通交流,下面我来介绍一下今天到场的各位, 谭金生 民政局副局长, 市地名办主任 殷金彤, 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处长徐雨平, 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副处长王秋生 地名专家组成员 [2012-02-13 09:56:32]
[主持人:] 好的,再次感谢各位领导的到来。下面请谭主任介绍一下目前镇江地名文化保护与利用的情况。 [2012-02-13 09:56:38]
[谭金生:]首先感谢金山网为民政局、地名办搭建了一个与广大网民、市民讨论、交流地名工作的一个极好平台,同时,也要感谢各新闻媒体、新闻工作者多年来对地名工作的关心支持,更要感谢广大网民、市民对地名工作的积极参与和对地名工作的理解帮助。 [2012-02-13 10:00:44]
[谭金生:] 地名是人们赋予单个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地名是历史的产物,是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联合国第9届地名标准化大会上,形成了“地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适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决议”。 [2012-02-13 10:02:41]
[谭金生:]自2004年以来,民政部启动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我们镇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也启动了“镇江地名文化保护计划”,特别是2008年以来,在地名文化保护与利用上做了很多工作,当然还有许多不尽人意,还需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所以,要恳请各位网友献计献策,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聚焦地名文化保护与利用。 [2012-02-13 10:02:54]
[网友“cherub”:] 近年来尤其是2008年以来,镇江城市建设加快,有多少老地名消亡了?对于这些消亡的老地名,我们有没有采取过措施,传承文化? [2012-02-13 10:03:12]
[谭金生:]据统计,清末以来,我市消亡的地名约360多个,其中消亡最多的几个年份分别是1949年41个、1951年14个、1957年144个、1977年34个、1981年16个、2002年20个,2008年以来23个。 [2012-02-13 10:03:39]
[谭金生:] 消亡地名主要集中在解放后的1949年、“大跃进”运动前的1957年和改革开放以来三个历史时期,尤其是2008年以来,随着镇江城市建设加快,包括道路拓宽改造和大型小区建设,以及区划调整、村组撤并等新农村建设,消亡地名日益增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 [2012-02-13 10:03:54]
[谭金生:]一是新建道路的合并命名。古时同一路段的地名往往分段细分,如现在的解放路,古时就有小教场、观音楼、大市口、四牌楼(亦称十字街)、高桥、鼎新街、大教场等地名,1957年又将三益里、瑞安里、文德里并入解放路。道路拓宽改造后,现在只用一个道路名称,其他地名就消失了; [2012-02-13 10:04:18]
[谭金生:] 二是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小区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也带来了其间小街小巷等地名的消失,如弥陀寺巷小区的兴起,造成了果子巷、月朗巷、小八叉巷等地名的消亡。再比如西荷花塘片区小区的建设,绍安里、花园巷、永利巷、勤俭街、铁路巷、潮岸池巷、石灰巷等街巷地名也即将面临消亡。 [2012-02-13 10:04:40]
[谭金生:]为了保护历史地名,传承历史文化,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将地名文化保护与利用纳入了《镇江市城市地名总体规划(2007-2020)》。保护对象为市区范围内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地名,包括正在使用的标准地名、历史传承地名和已消亡的历史地名。 [2012-02-13 10:05:06]
[谭金生:] 保护重点是沿袭民国及以上年代的地名和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地区、历史街区、古镇(村),各级文保单位及风景名胜区列入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地名。 [2012-02-13 10:05:58]
[谭金生:]保护策略和措施:编制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对已消亡的历史地名建立档案名录,择优适度恢复与再生;加强地名文化传播;提高新生地名质量;严格执行保护制度;传承优秀地名文化。 [2012-02-13 10:06:20]
[谭金生:] 其次,加强了地名文化保护与利用的法规建设。镇江市政府2010年底印发了《镇江市地名管理办法》,对地名命名、更名、管理等进行规范,同时也对地名文化保护专门用一个章节4个条款(第六章)作出了规定。 [2012-02-13 10:06:44]
[谭金生:]主要有三条:一是实行地名文化保护名录制度,建立地名保护档案。由地名主管部门提出历史地名保护名录,经市地名委评审并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后,由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2012-02-13 10:07:14]
[谭金生:] 二是坚持“使用为主,注重传承”的原则,将地名文化保护列入同级地名规划,并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相衔接。地名保护名录中没有使用的地名应当按照地域就近的原则优先采用。 [2012-02-13 10:07:36]
[谭金生:]三是拆除或迁移地名文化保护名录中涉及的地名实体,有关部门应当会同本级地名主管部门制定具体的地名保护方案。 [2012-02-13 10:07:56]
[谭金生:] 第三,开展了地名普查工作,积累了地名文化保护的基础资料。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我市于08年率先在全省完成,根据省厅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从2011年开始,按照《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工作规程》要求全面开展完善工作。目前,完善工作已接近尾声,县市两级国家地名数据库建设接近完成。 [2012-02-13 10:08:21]
[谭金生:]第四,地名管理工作中注重激活、恢复、保护老地名。激活已经消亡的老地名,如用镇江古称命名新生道路:南徐大道、北府路、朱方路、京口路、润州路、丹徒路、谷阳路、宜侯路等;恢复历史上曾经用过的老地名,如仁章路、宝塔路、万古一人路等;保护即将消亡的老地名,如余福里、荣庆里、西家湾、皇华庭等。这都是我们为激活、恢复、保护老地名,为镇江的地名文化保护做出工作。 [2012-02-13 10: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