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海霞在回答记者问时,引用了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先生曾说的一句话:“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中华文明历久弥新,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唯一没有中断传承的DNA,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伟大精神。经过5000多年孕育发展,它强大、优秀,它底蕴深厚、朝气十足。 “传统”——博大文明的根和魂。3600多年前,中国最原始的文字诞生;2000多年前,诸子百家百花齐放,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提出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我们的生活;1900年前,蔡伦发明造纸术,为传播文化、交流思想提供了重要工具。唐宋元时期,科技文化兼容并蓄,全面繁荣,建筑、绘画、史学、文学世界领先……这一切不仅影响了亚洲文明的发展,成为“中华文化圈”的源流,同时也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石。 “传承”——薪火相传的交接棒。如何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让青少年更好的认可、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两会召开以来群众关注较高的话题,政协委员冯骥才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于循循善诱,学习文化最好的方式在于体验”。在信息高速运转、全球文化交互愈深的现代社会,通过手机、网络接受的多元文化太多,信息量太大,感受传统、认可传统、热爱传统愈加迫切。而在生活中亲近传统,体验传统,则是比在课本上学习传统更为重要的方式,唯有“体验”才能使心灵与传统相融,才能唤起下一代血浓于水的爱国情结和牢不可破的民族认同。 “开放”——立足世界的奠基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做了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在关于文化发展的问题上,报告提到“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培育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走出去”成为真正强音,响彻会场内外。上世纪初意大利歌剧大师普契尼创作了歌剧《图兰朵》,主要音乐素材来自于中国民间小调《茉莉花》,在意大利演出时一鸣惊人;去年,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代表作《草房子》折桂国际安徒生奖。文化“开放”对于中国打造世界名片,增强国际影响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创新”——与时俱进的新引擎。冯骥才认为,“创新是文化传承和开放的重要方式”。与一般产品相比,文化产品大多有它审美情趣的特殊性,所以文化产业要发展,文化市场要繁荣,首先得推出一批有特色、高附加值,且能获到消费者认可的代表作。最近,《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类节目的热播,不仅仅是借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是因为它创新的传播手段和方式,增加了人们的新鲜感和新奇感,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融合”——繁荣发展的核聚变。“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融合,意味着在文化自信的前提下,大胆地对外开放、兼容并蓄,不断合理汲取不同其他文化的营养,进一步实现自身的繁荣。近年来,涟水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文化产业发展有关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文化+”发展理念,推动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互联网等融合发展,在全市有位置、全省有影响、全国有亮点,全县文化产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文化立世,文化兴邦。我们应紧抓机遇,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的引领下,推动传统文化开放融合发展,使我国尽快从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强国转变,不断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包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