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小慧是江苏弘信华印电路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女工,每小时手工贴钢片能达到300多个。而生产系统智能化后,她的“眼疾手快”很快就没了用武之地。
日前,在位于润州工业园区的企业智能车间里,记者看到,戴小慧只需将一片四方的软硬结合板放入自动补贴机,轻压后,一个个指甲盖大小的钢片便准确嵌入其中。这样轻放轻拿1小时,上万个钢片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前是坐着手工贴,现在站着拿拿放放板子就行了,人轻松了。”
在年轻的女工眼中,“机器换人”只是从坐到站及工作强度的变化;而对弘信华印来说,智能升级给企业带来的却是多个层面质的飞跃。
去年,在原先镇江华印电路板的基础上,江苏弘信华印成立,转型升级由此迈上了更高的台阶。企业相关负责人朱桂云首先抛出了几个“直线飞跃”:产品结构调整后,以更高技术含量的软硬结合板为主打,占比达到80%;智能化改造后,每天生产产量从10万个,提高至30万个;今年一季度的月销售额在300万元—500万元,下半年可达到1500万元/月;预计今年年销售额在1亿元左右。
“这些变化都是从产品结构调整开始。”朱桂云解释,镇江华印电路板作为企业前身,依托夏普的技术支撑,以柔性结合板和硬性结合板为主打,面向日韩市场,广泛用于相机镜头、手机摄像头等领域。但他们面临的竞争异常激烈:国内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就达到五六千家。“我们的方向很明确,要以技术含量更高的软硬结合板来提升市场竞争力。”
他们的软硬结合板就是按相关工艺要求,把软板和硬板组合在一起,既有挠性区域,也有一定刚性区域,对节省产品内部空间、减少成品体积,提高产品性能有很大帮助,“但是生产工序繁多、难度大,良品率较低,市场价格昂贵,生产周期也较长。目前国内能生产这种产品的企业仅有5、6家。”
转型本身就是迎难而上。企业大手笔投入,支持研发团队开始对“高精尖”的探索。同时,大手笔的“砍订单”也随即展开,“我们的市场方向是从日韩转向国内。这一改变,带来最明显的感受就是订单下滑。一头是大手笔投入搞研发,一头是放弃成熟客户砍订单,这段转型期,也是阵痛期。”
“路子走对了,只待柳暗花明”,企业对此信心满满。随着技术窗口的打开,今年年初,企业已经感受到了转型升级带来的甜头。“目前我们的软硬结合板能达到10层,小而薄,可使镜头成像更清晰,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朱桂云以航拍飞行器为例,其镜头对软硬结合板的平整度、耐挠度更高,目前他们的产品已经运用于这类特殊镜头。值得一提的是,企业产品还是国内几大知名手机品牌的“指定供应商”,其中指纹识别等功能也采用了弘信华印的产品。
不过,满负荷运转的企业也坦言,正面临设备和人工的缺口,“从硬件角度来说,下半年我们将进一步增加设备和用工,明年计划扩大厂区规模;从软实力来说,将‘智’字进行到底,产品更智慧、生产更智能。”朱桂云指着忙碌的生产车间说。(叶明义 陆琦 朱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