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城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的“火车头”。市委六届十三次全会贯彻中央和省委精神,为下一阶段城市工作定基调、把方向、打基础,积极探索具有镇江特色的城市发展路子,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城市,在全市上下引发强烈共鸣。
市民、网民对镇江的城市建设议论最多,一致的评价是资源很好、变化很大,缺陷不少、遗憾不少。我们既要看到近年来五凤口高架竣工通车,太古山等片区改造完成,“两个片区”“一湖九河”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更要看到规划建设层次和品位不够高、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欠账较多、主城区首位度偏低、城市管理不够精细等问题比较突出,影响城市发展的“痛点”“堵点”依然存在。作为城市管理者,应以广纳诤言的胸怀,坚持问题导向,深挖背后症结,找准根治良方,形成系统方案。这是做好城市工作的前道工序和基础环节。
城市的美丽,更多靠感官体验;城市的宜居,更多靠感受说话。大力提高城市工作水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市,把塑造外部形象和提升内涵品质有机结合起来,立足南京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乃至全国全球的更大坐标系,对标世界丘陵滨水城市的标杆科学定位,围绕“四基地一中心两城市”全面优化生产力布局和城镇结构体系;按照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要求,把全市域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打造令人向往、让人流连忘返的现代山水花园城市。特别要推动城市发展方式回归到“人”这个本源上来,从城市居民的利益偏好出发,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持续推进低碳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有效解决各种“城市病”,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感到放心、舒心、贴心,提高城市发展质态,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千城一面,千楼一貌,不是镇江所追求的城市发展。建设美丽宜居城市,需要以个性展现独特魅力。丘陵滨水,是镇江的天然背景;吴楚文化,是镇江的文化根脉;一眼看千年的西津渡,古朴典雅的音乐厅,改造一新的历史文化街区……这些镇江元素、镇江符号正在城市发展中熠熠生辉。彰显城市个性,就是要结合镇江实际,坚持久久为功,着力“丘陵”特点,打造富有特色的山体生态景观;着力“滨水”风貌,做好城与水相融、人与水相依的文章;着力“文化”内涵,让城市的街角、巷道、楼宇都体现镇江的“文化基因”,散发镇江的气质魅力,建设317万镇江人民共同的生活家园和精神家园。
“人们为了生存而来到,为了生活得更加美好而居留”。城市,承载着我们对生活的追求,也检验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十三五”已经精彩开局,一定要以“急不得也慢不得”的心态,以“一切在于干”的行动,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精致城市,真正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