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
朱国民
人过中年,有点恋旧。
邂逅《镇江日报》,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因为舅舅是退休语文老师,经常看他写写画画,没事就读报纸。在他的影响下,自己的“豆腐块”终于在《镇江日报》上发表。
参加工作后,特别关注《镇江日报》和《京江晚报》上举办的各种活动,尤其是征文。可投出去的稿件大多石沉大海,这才认识到写作功底实在太差,于是转而潜心研读《镇江日报》副刊上的文章。越读越觉得自己知识浅薄,开始疯狂买书、潜心读书。二十几年下来,文笔不见长,却养成了终身阅读的好习惯。
作为语文老师,我每年都让学生参加镇江日报社组织的增华阁作文大赛。和学生一起阅读洪老(洪蒲生老师)编写的系列作文读本,乐在其中。每年接到报社电话,去参加作文阅卷,总是激情澎湃。增华阁创办这么多年下来,深深感觉到报社之所以能越做越大,骨子里还是有许多精神内涵。
记得2002年“金山网”刚创办,我每天都要到去转一圈,跟几个帖子。后来在网站上还养成了每天阅读《镇江日报》《京江晚报》《镇江画报》电子版的习惯。
住在李家山时,附近的李苑公园有山有水,可公共环境堪忧,我第一次借助金山网发起了公益活动。记者钱华明主动打电话给我,还让镇江电视台跟进采访。在公园长达半年的整治期间,我学到很多。之后,我多次借助金山网参加和组织一些公益活动,做事变得更加成熟。
2008年9月,我作为支持薄弱学校的骨干教师,转到农村学校支教三年。在这三年里,是《镇江日报》《京江晚报》金山网陪伴我,让我能静下心来,继续保持对工作、学习的激情。我也借助《镇江日报》《京江晚报》的平台,指导学生写作。当很多外来工子弟拿到几十元稿费时,他们那种开心的神情,也成了我作为语文教师最欣慰的事情。
我经常带着学生参加《京江晚报》小记者活动。我相信,他们在采风中不仅感受到了文化魅力,感受到了自己成长的过程,他们还会飞得更高更远。
写这篇文章时,找来《镇江日报》副刊“芙蓉楼”中那飘香的文字,就像品一杯“金山翠芽”新茶。我想说,我恋上了您,是您让我有了岁月珍藏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