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专题新闻  >   热点专题

光明日报:中国梦的文化内涵与文化走出去战略

发布时间:2015-10-14 17:44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2014年05月24日09:22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中国梦的文化内涵与文化走出去战略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是对中国梦概念的首次阐释,也是新一届领导集体的重要执政理念。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经创造了伟大的文明,沉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广泛而深远地影响着人类的进步。当今时代,文化竞争力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因此,实现中国梦,必须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此背景下,探讨中国梦的文化内涵及其与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关系,显得很有必要。

中国梦的文化内涵与走出去的必要性

文化作为一个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写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精气神,是这个民族凝聚力、团结力和创造力的象征,是一个民族的思想归宿和价值依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再现我国在世界政治、经济、科技舞台上的卓越贡献和重要地位,而且更深层次的则是要实现中华文化和文明的复兴。

中国梦以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和”,“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尊重和正视彼此间的差异、力求在不同中寻找平衡,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处理人际关系、家国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信”也是中华文化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理念,“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之诚信,从来都是炎黄子孙的为人之道、处事之本,甚至成为关乎一国信誉与形象的重要因素。现阶段,“和”所强调的平衡与合作价值愈发重要,以此为基础的各国独立、平等交往原则已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此外,中华文化倡导的自强不息、公平正义等理念,共同构成了中国梦的文化内涵。

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梦不是一个封闭的梦,而与世界相通。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需要外部世界经济、文化、科技等要素更多地参与进来,而且更需要国际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理解、真诚支持和有力帮助。然而,由于意识形态和发展道路的不同,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中国威胁论”时而甚嚣尘上,这种由部分西方国家主导的冷战思维深深影响着许多国家看待中国的态度和政策。中国梦提出之后,国外也有些人对中国梦的内涵有所误读,认为中国崛起就是要在国际社会争雄称霸,要用自己的制度取代别国制度。这些观念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中华文化的不了解造成的。因此,我们不仅要在各种场合阐明和平发展的立场,而且更要让我们的文化走出去,让世界了解我们的历史和文化、信仰和制度,以建构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用文化走出去战略助推中国梦

只有全力推进文化走出去战略,全面客观地向世界展示我国的悠久历史和民族文化,展示我国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展示我们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构建良好的国际环境。

科学长期规划、完善推广政策。文化对人们思想认识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文化的宣传、交流和推广不同于货物贸易、资本流动那样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实现,因此,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也应是一个长期发展、不断积累的过程。这要求我们健全和完善现有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政策体系,制定长期有计划、有重点的文化传播和交流战略。在政策上,应当努力打造宽松、自由、开放的文化交流环境和文化贸易市场,推动政府外宣部门和市场文化产业主体整合各类文化资源,综合利用文化产品出口、涉外文化合作、对外文化投资等各种途径来开拓国际文化市场。针对不同地区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文化传播策略:在亚洲临近地区,可利用亚洲文化圈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塑造中国的正面形象;在非洲、拉美等传统政治友好国家,利用我国的经济优势和成功经验,增强这些国家对我国文化的兴趣,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应当把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目标定为有效展示真实的文化形象,增进理解,求同存异。

创新传播形式、增强推广力度。国家之间的文化传播,是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交流与融入。在这个过程中,将会面临文化差异、思维差异、语言差异等,因此,应当尊重文化传播规律,有针对性、讲究策略,以国外民众能够理解的语言和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文化传播。应创新传播形式,在传播媒介上充分发挥网络、电视、电影等的作用,在传播平台上发挥外交、商务、体育、展会等渠道的作用,重视民间组织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积极拓展文化交流形式,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应该通过各种措施积极充分利用国际化平台,提高文化产业营销力度,增强营销实效,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习惯,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提高营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培育文化品牌、培养对外人才。文化能不能走出去,还要看文化的内容有没有吸引力,能不能得到其他文化体系的认同。因此,在大力发展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同时,要重视自身文化建设,增强自身文化实力,使走出去的文化有吸引力、有穿透力。要在国内文化产业中通过市场化机制促进文化企业的兼并重组,率先培育一批知名度较高、实力较强的文化品牌和企业,提高文化企业的竞争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文化传播机构。当我们的文化产业企业具备了国际化运作的能力,在世界文化市场上有了一席之地时,才能推出真正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吸引力的文化产品。要建立文化品牌,还需重视培养专业文化产业经营人才和专业人才。当前,我国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大量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能力的文化产业人才,需要通过各种教育培养平台,培养文化产业专业人员,引进懂得国际文化产业的高端人才,从人力资源上保障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顺利推进。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借鉴与反思:新时期欧美汉学与现当代文学研究”[编号:13CZW08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费菲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