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期,旅游之风方兴未艾。大大小小避暑景区、海湾景区爆满。文明旅游正在成为一种集体意识,成为当下颇为热门的话题。
可以想象,孩子们放暑假了,作为家长的总想着,带着一家老小出去走走,“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嘛。尽管目前我国对文明旅游有诸多规范,也出台了一些管理办法,提过许多要求,各大旅行社也有出行建议或者文明旅游指南等等普及资料,但是苦于有些国人素质确实还未达到“文明级别”,不文明行为仍呈高发态势,常常见于各大网媒。
想来,旅游也是近十年才在普通百姓日常生活里兴起的事儿。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物质积累,百姓的腰包鼓了,对精神文化方面要求也随之提高。另一方面,面对秀美山河,总还有一些地方是未曾涉足的,出去看看,走走,也常常是个人世界观形成的重要补充。
不久前看了一档旅游真人秀,讲得是小夫妻俩周游世界的种种见闻,除了羡慕他们能有此勇气和对梦想的执着外,专题片里多次反复反映的,他们对于环保的重视,对于生态的保护,对于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理解,以及尊重当地风俗文化的理念,对言行举止的自我约束等等,尤其是一些细节上的重视与自律,都让人感慨。
反观之,说实话,笔者也曾多次在景区里看到:比如吃过的果壳随手丢弃,比如在酒店里大声嚷嚷,比如随手丢弃不可降解的塑料袋等等不文明行为,看在心里,疼在心上。
有时碍于情面不能说,当然也有担心自找麻烦。这种“司空见惯”的不文明,正在以一种相互传染的方式,在社会健康肌体上蔓延、“发炎”。可以说,那些“司空见惯”往大了说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外在文明显性的“展示”,在国外尤为如此。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明的大国,其国民素质不仅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更彰显了一个国家的文明进程。旅游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好或者说个人实践也好,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到了一个新地方你不能随心所欲的去破坏本地的环境,更不能把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带入,否则,旅游这种行为对于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是具有破坏性的,交流与传播的越快,影响就越坏。
作为个人,国家提倡文明旅游,从小事上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自己文明也用个人的行为去感化去影响别人,从而达到整体文明的提升。——这当然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可能也是对孩子们最好的教育。试想一下,辛辛苦苦带着孩子到了景区,到处呈现都是一些不文明行为,在孩子眼中,教育意义何在?行万里路又有何用?
因此,尽我所能,保持文明社会里最基本的素养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出门在外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于无声处教育孩子,身教胜于言传。尤其是孩子涉世未深还处于懵懂阶段的时候。
总而言之,笔者窃以为,旅游兴起反映了一种社会需求。文明旅游始于足下,带着一颗发现与审美的情怀踏上旅途,除了脚印请什么也别留下。(郭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