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专题新闻

张凤霞: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好书记

发布时间:2015-08-06 17:34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小社区,大舞台”。天生就有股韧劲、工作不服输的张凤霞,锐意创新,开拓进取,团结和率领社区一班人开创了社区工作新局面:探索形成了社区网格化管理、网络化服务“两网”管理治理服务模式,实现服务“全覆盖”“全天候”,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探索创建了“滨江党建文化”,成为新时期党建工作新举措和新亮点,受到各级领导的赞扬和肯定,赢得社区居民的广泛赞誉。

    在她的带领下,社区先后荣获了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等多项荣誉称号。张凤霞个人先后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十大女杰”、“最美巾帼人物”等多项荣誉。

    一、首推“两网”服务,探索社区管理服务新途径

    1.推行网格化管理,实现服务“全覆盖”2004年,张凤霞带着街道领导的信任,来到江一社区,做了一个拥有5000余户、2.3万人口的大社区主任。社区只有9名工作人员,随着劳动就业、民政事务、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八大类15项社会事务下沉到社区,平时根本忙不过来。

    面对事多人少的困境,张凤霞结合社区工作实际,创新思路,于2008年9月率先试点网格化管理。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熟、文化相近、构成相似”的原则,依托庭苑、楼栋、巷道等,以200-300户、800-1000人左右为标准,将社区划分为20个“网格”单元。通过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选荐等方式选聘热心社区志愿服务、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信的网格长,并建立“1+2+2+X”(1名网格长、2名网格志愿者、2名在校大学生网格长助理、加若干名机动志愿者)管理服务团队,同居民开展“面对面”服务。

网格长、志愿者利用“地熟、人熟、情况熟”的优势,宣传有关政策、收集社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治安等,群众需求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和最小的空间内予以解决,实现服务“全覆盖”。社区内110接处警数量下降30%左右,环境卫生工作也上了新台阶,最明显的是违章建筑几乎绝迹。

    2.推行网络化服务,实现服务“全天候”2010年10月,张凤霞积极适应当前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的新兴需求,率先在全市试点“网上居委会”。由社区干部担任版主,骨干志愿者作为辅助版主,向网友提供“键对键”服务。网友发帖3小时内回应,5个工作日内必须答复解决,解决不了的7个工作日解释说明,切实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利用社区QQ群、二维码和微博、微信,推送发布服务项目,及时收集回应群众需求,拓展联系群众的渠道实现8小时之外的即时服务。

网络和网格结合,形成了“网上与网下互动”、“上网与上门结合”、“虚拟与现实相融”的社区治理服务模式,打通了基层社区和居民之间的“最后一米”。2012年3月,辖区内松盛园物业公司悄悄撤场,不明就里的居民上网发帖发牢骚。网上居委会迅速联系松盛园物业了解缘由,同时找来保洁人员临时托管社区保洁卫生;组建新的业主委员会,发通知、公告,进入选举程序……所有一切都是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经过2个月时间的努力,新物管进场,事情圆满解决。 

2011年11月28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前来视察时说:“江滨新村第一社区的‘网上居委会’非常好!这是一种服务形式的创新,适应了现代人的需求。它拓展了社区工作空间,提高了居委会办事效率,创新了服务居民方法,实现了社会更加和谐,值得在全国进行推广。”

    2014年2月10日,省委书记罗志军在视察镇江教育实践活动时,肯定江滨新村第一社区做法,并提出要把“两网”服务“这个金字招牌越擦越亮”的殷切希望。

    二、探索党建文化,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机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以及居民需求的日益多元,社区党建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大量“单位人”成为“社区人”、“单位党员”变为“社区党员”,江一社区党员数由50余名增加到610余名。如何培育社区党员、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成为社区党组织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张凤霞带领社区党委一班人,积极开展社区党建文化创新探索

    1.组织创建新理念。社区党委创新党建新模式,按照三缘即“地缘、趣缘、业缘”(地缘即居住地相近、趣缘即兴趣爱好相投、业缘即从事行业相近)组建党支部、党小组,极大地提升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

    2.服务居民新实践。完善“4445”社区服务体系:建立了党员服务中心、信息化网络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远程教育中心等4大服务阵地;组建了党员志愿者、社区义工、学生志愿者以及结对单位4支服务队伍,形成“出入相邻、守望相助”的社区志愿服务新风尚;建立了社区普通居民、下岗失业人员、困难户、60岁以上老年人“一人一卡”4类服务对象数据库,创设家政中心、爱心基金、居家养老、慈善超市等服务救助载体,开辟了便民利民、就业帮扶、扶贫帮困、助学帮学、咨询医疗5大类服务。

    3.党建文化新探索。社区党委先后创设了以传承革命精神、培育共同理想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服务文化廉政文化创业文化行为文化邻里文化民主文化共建文化等八种社区党建文化形态广泛开展户外党课、党员上讲台讲理论、红色歌曲传唱等党建文化活动,营造了“活力和谐、传承创新”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景象2010年11月还荣获了“全国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奖”。

   三、敬老扶弱济困,营造邻里互帮互助新风尚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被钢筋水泥和防盗门隔离开来,邻里间关系日趋淡漠,甚至门对门不相识。张凤霞想方设法,不断探索社区工作新内涵,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引导居民走出家门,通联感情,丰富了和谐社区建设的内容。

社区3月有和谐滨江大舞台,中秋有滨江花月夜晚会,桂花飘香时有社区邻里节,九九重阳节为老人送祝福……每年开展大小文化活动十多场。其中社区“邻里节”为镇江首创,已举办了14届;“九九重阳送祝福”活动已持续13年,每年向社区80岁以上老人发放近400份重阳糕。

    张凤霞把社区的就业工作作为每天的必修课,把帮扶弱势群众作为一件乐事。为此,她充分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先后与军休一所、大地幼儿园、烈士陵园、博物馆等单位以及市、区相关部门结对共建;汇聚来自“社会妈妈”、慈善机构等社会公益组织、爱心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等方面的爱心力量;发起开展“新春圆梦行动”等结对帮困、捐资助学活动,被受助对象亲切地称为“主任阿姨”、“张姐”等。

    李竹林夫妇都是残疾人,靠残疾车载客维持生。2005年镇江实行“三小车”整治后,夫妻俩没有收入,是她鼓励他们参加市劳动技能培训班、创业培训班,引导夫妻俩开办了“竹林”花店。去年,李竹林的女儿大学毕业,张凤霞又主动为孩子的就业处奔波。“张主任是个大好人,帮了我们家两代人。我们全家都非常感激她。”李竹林感激地说。

    “没有主任阿姨的关心与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今年寒假期间回家度假的苏州大学外语专业大四学生葛陈蓉,对张凤霞同样满怀感激。葛陈蓉年幼时,妈妈就去世了,她与从大东纸业退休的父亲相依为命。10年前,张凤霞上门家访,了解到父女俩的处境,通过军休一所“社会妈妈”赵小凤等的“爱心接力”,葛陈蓉以优异成绩考取苏州大学。2013年父亲老葛中风张凤霞帮助老葛以每月1000元的“半价”护理费入住象山福利院,这让葛陈蓉毋需带着病父上大学。她还利用市政协委员“新春圆梦行动”,两次帮葛陈蓉圆了“微心愿”

“对贫困学子的帮扶,不光要让他们成人,更要让他们成才。”张凤霞这样解释自己的初衷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费菲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