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春是镇江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
从医20年来,认真履行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光荣使命。他深入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武警部队、监狱等单位作心理知识讲座200余场。2011年1月10日,张长春成功为身患白血病的15岁西安男孩捐献骨髓,并将相关部门和医院给予的2000元慰问金全部捐给患儿家长。
20载,妙手仁心除病患
在市五院精神科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位为他人指点迷津的医生,他叫张长春,是一名共产党员,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一位位病患打开心结,治疗精神疾病;他是位热心肠,走出医院的围墙,将阳光洒向芸芸众生;他是位志愿者,为素不相识的孩子捐髓,点燃生的希望……
2009年12月,本地一所高校的一位东北籍女大学生在准备考研期间,精神出现问题,一天晚上突然冲出校园,一路裸奔,后被好心人送到医院医治。次日一早,张长春接手这位女生的治疗,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为摸清她的心理情况,张长春耐心地与她聊天谈心,渐渐解开她的心结,了解到她是因为考研及找工作压力过大而导致的精神问题。张长春随即进行针对性治疗,每天为她进行心理辅导。温暖的话语,细心的治疗,让她逐渐放下包袱,恢复了信心。一个月后,女生出院了。她的父母万分感谢,出院时,给病区、医护人员送上锦旗,感谢医院让女儿正常回归社会。张长春还一直坚持随访,直到她完全融入社会。这位女生现在已找到一份好工作,过着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走出去,开放办医洒阳光
精神病院实施的是封闭式管理,长期住院的病人获取外界信息渠道不畅,也难以与正常人交流,容易产生社交技能下降等毛病。
张长春探索着拆除这道无形的围墙:“办一所开放式的医院。”他坦承,精神病人也需要尊重、爱心,我们要有更多的人文关怀,让社会各界接纳他们,并为他们回归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病人急性治疗期在医院,康复回社区。”这是张长春理想中的精神病防治模式;走出医院的大门,到社区、学校、厂矿、部队去普及心理知识,这是张长春的一个梦想。但心理咨询和精神病医生的服务对象不同,一个是临床精神病人,另一个是有心理问题的正常人。要实现走出去的理想,必须要有足够的专业支撑。
十多年前,专业的心理咨询医生非常少,凭着对心理专业兴趣,张长春开始自学。2003年,张长春利用医院选派的机会,先后到北京大学医学部、上海中山医院进修业务。他抓住机会,刻苦钻研心理咨询技巧。回院后,他立即活学活用,开展对外心理咨询,在实践中成长为一名高级心理治疗师。
热心肠,风雨无阻志愿者
2006年3月,团市委组建“心灵相约”青少年心理教育辅导专家服务队,在电台开通一个心理咨询热线,每周六晚上9:05-9:30请专家在节目中进行现场答题。张长春应邀加入,成为这10多人专业志愿者团队中的活跃分子。9年多的时间里,张长春不论刮风下雨,总是与听众准时相约在空中,他富有穿透力的声音在夜空抚慰着多少烦躁的心灵。
部队专业的心理医生欠缺,加上群体特殊,有心理问题的官兵一般不太主动找医生咨询。张长春既是预备役军官又是兼职心理医生,他更多的以朋友的身份与官兵们交通沟通,建立平等、互信的关系,他们都主动向他敞开心扉。为了和有心理问题的官兵们及时联络,他还留下了心理服务联系卡,公开自己的电话,告诉他们如果有什么问题直接打电话找他。他也成为官兵们的知心人。
捐髓去,好人做了件大好事
2004年3月,张长春就与爱人一起在大市口城市客厅进行抽血留样,双双成为骨髓捐献志愿者。从那时起,张长春便时刻准备迎接捐髓这一天的到来。
2010年6月8日,张长春接到中华骨髓库江苏分库通知,他的血样与一名身患白血病的15岁西安男孩初次配型相合。得到消息,张长春毫不犹豫地答应捐献造血干细胞。
2011年1月5日,张长春赴宁捐髓。住院后,医院开始给他打动员剂,每天早晚两针,以刺激骨髓造血,促进释放干细胞到血液中来。打了9针后,张长春的体检显示,血象从6000/毫升上升到79000/毫升,创下我省捐髓者的最高纪录。
1月10日上午,开始正式抽取干细胞,因为张长春的血象高,抽血用时短,并且他的心态调整得较好,血压稳定,正常抽取需要5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而他前后只用了3个多小时。
根据受捐者体重计算,张长春只需要捐献120毫升干细胞,但他为了保证受捐者能有更多成功机会,当天共捐献了163毫升。
捐髓后,张长春还以江苏省生命志愿者的名义,委托省红十字会给男孩捐了一笔钱。
张长春成为我市第22例、我国第1987例成功捐髓者,也是迄今为止全市骨髓捐献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向他颁发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以表彰他捐髓的善举。
如今,张长春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和生命志愿者团队一起,为我市的白血病患者家属送去爱的温暖,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困境。
二〇一五年一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