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专题新闻  >   国内专题

申奥或助北京重拾冰雪运动底蕴

发布时间:2015-03-27 16:09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原标题:申奥或助北京重拾冰雪运动底蕴

        北京滑冰圣地什刹海又有了几十年前的热闹,北京青少年冰球人口迅速回升——

        申奥或助北京重拾冰雪运动的底蕴

        2014年世界男子冰壶锦标赛正在北京举行。两年前,当国际冰壶联合会与中国冰壶协会磋商,希望北京举办一次世界顶级冰壶大赛,以扩大冰壶运动在中国的影响力时,还没有人想到,两年后,这项赛事又增添了一项重要使命,那就是展示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实力。

        距离第29届夏季奥运会落幕还不到6年,北京又一次准备成为奥运会的东道主,但相比起当年全国上下对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全面支持态度,这一次,民间却出现了非议声,其中针对北京是否具备冰雪运动文化底蕴的质疑就有不少。其实,北京绝对不是一座没有冰雪运动文化底蕴的城市,历史上,北京曾经是国家体育主管部门规划的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中心城市。现在,北京的大众滑雪、滑冰、冰球等冰雪运动的市场规模也在全国居领先地位。但不可否认的是,北京的冰上运动曾出现由盛转衰的低谷,并由此造就了广大不会滑冰的“80后”和“90后”。这不能不说是北京申办冬奥会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痛。

        “一个北京人如果冬天不滑冰,生活该多寂寞”

        在游客眼里,什刹海是北京的著名景点,在周平的眼里,什刹海却是北京滑冰的圣地。周平50多岁,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上世纪70年代,还在上中学的周平拿起姐姐的一双冰鞋,在什刹海的冰面上学练滑冰,最终成为滑冰高手,“醉八仙”、“锁链儿”、“内一字”、“外一字”等冰上绝技,就是周平和他的那些滑冰老伙伴们的身份标签。

        每个人的滑冰技术有高有低,但这不影响滑冰成为那个年代北京人生活的一部分。

        “那时,每年冬天,什刹海冰场都是人山人海。”周平回忆,“冰场外还有长长的队伍排着等进场。那时的什刹海和现在不一样,来滑冰的都是北京人,现在滑冰的外地游客居多。”

        周平兄弟姐妹4人都会滑冰,身边的同龄人也多数会滑冰,周平回想起当时的一种说法,“一个北京人如果冬天不滑冰,生活该多寂寞。”周平说,“当时的娱乐休闲活动本来就少,身边的人都去滑冰了,你不滑冰,那你冬天的几个月时间干什么?”

        去什刹海滑冰是老北京人的共同记忆,据《北京晨报》报道,今年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北京雨儿胡同访问普通居民,习近平向居民们回忆自己的少年往事,其中就有一段冬天放学后在什刹海滑冰的经历。

        “那个时候,什刹海是北京人滑冰最主要的地点,但全北京城可以滑冰的地点还有很多。”周平回忆,北海公园、陶然亭公园等有湖面的公园都可以滑冰,“滑冰场也是当时时尚文化的‘秀场’,身穿校呢大衣、头戴羊剪绒皮帽、再系一条拉毛围脖,这样的小伙子在冰场上再秀一下冰技,你看吧,姑娘们都追着你跑。”

        北京人的滑冰热情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时达到顶峰,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外来流行文化进入中国,舞厅、歌厅、电子游戏厅等娱乐休闲场所大量出现,冬天滑冰的北京人也越来越少。“80年代中后期以后,我看着什刹海的冬天一年比一年冷清,景象太荒凉了。”

        那是让周平痛心的一个时期。因为周平不仅仅像大多数北京人那样把滑冰当作冬天休闲生活的一部分,更是迷恋滑冰运动。冰场已经成为他享受人生、展现自我的一个舞台。但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的10多年时间里,什刹海冰场人满为患的景象不复存在,冰场有时候甚至门可罗雀,有好几年,连周平也不去什刹海滑冰了。

        北京冰上运动的萎缩是中国北方地区的缩影

        “改革开放之后,人们休闲娱乐和体育运动的选择余地大大增加,这是造成滑冰运动萎缩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地方上竞技体育发展项目的调整。”前中国女子冰球队主教练、原中国男子冰球队主力队员姚乃峰近日向记者表示,“上世纪80年代之后,不光北京的冰上运动在萎缩,整个中国北方地区的冰上运动都在萎缩。萎缩到最后,开展冰上运动的地区就只剩下黑龙江和吉林了。”

        “冰上运动投入大,产出小,很多北方省市为了将有限的体育经费用于取得更多、更好的竞技成绩,就会砍掉冬季运动项目。就拿冰球来说,过去北京、山西、内蒙、新疆等北方省市都有球队,但后来都不搞了。”姚乃峰说,当大众冰上运动出现萎缩的势头时,政府再减少对竞技的投入,无疑将加剧冰上运动整体的衰落速度。

        北京曾经拥有雄厚的冰上运动基础,也曾有机会成为中国冬季运动的发展的“领头羊”。据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兰立回忆,在1984年全国冬季运动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中国冬季运动发展战略,就是“以北京为中心,以东北、西北为两翼,北冰南展。”

        在姚乃峰的记忆里,1981年,世界冰球锦标赛C组比赛在北京举行,首都体育馆里观众爆棚,“振兴中华”的口号正是北京大学生在那次冰球比赛期间发出的时代强音。那次冰球比赛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历史事件,不仅仅因为恰逢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也与冰球当时在北京的普及度和影响力有关。

        然而,随着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冰上运动在北京衰落,北京的冰球比赛再也没有出现过观众爆棚的盛况,到几年前举行的亚洲冰球联赛时,中国队在北京的主场比赛,观众已经为数不多,中国冰球实力更是大幅度下滑。

        民间冰雪运动升温促“北京模式”诞生

        姚乃峰在带领中国女子冰球队参加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后,从主教练岗位上卸任,从此便开始投身冰球的大众推广工作。

        2005年之后,姚乃峰致力于北京青少年冰球业余培训,他见证了近10年来北京青少年业余冰球运动的迅猛发展。

        “北京最早只有4支业余青少年冰球队,现在有100多支,发展速度很快。”姚乃峰表示,“北京的冰上运动在2007、2008年以来,正经历一次发展高潮。”

        “富裕家庭倾向于为子女选择高端运动项目,这是北京冰上运动出现这一波发展高潮的主要原因,”姚乃峰认为,北京的经济发展水平居于国内前列,中产阶层庞大且国际交流频繁,滑冰、冰球是西方主流的体育项目,北京的许多富裕家庭倾向于让女孩练习花样滑冰、男孩打冰球,除了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或团队合作精神。还有很多家庭是希望通过子女掌握一门西方主流的运动技能,为今后出国留学增加一些竞争优势。

        随着新一轮滑冰热的兴起,北京的商业性滑冰馆大量出现,据姚乃峰估计,北京目前仅标准的大型滑冰馆就有5座,中小型滑冰馆也有10多家。青少年滑冰、冰球俱乐部遍布在各个滑冰馆中,“北京是国内目前对滑冰、冰球教练需求量最大的城市,”姚乃峰表示,以冰球为例,许多东北的冰球运动员退役后都来北京工作,“北京的冰球教练95%以上都来自东北。东北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可能提供这么多的青少年冰球教练职位。”

        “青少年打冰球的装备大约需要几千元,每次训练费用是100至200元,寒暑假如果去美国或加拿大训练比赛,需要数万元,这样的花销对于北京中产家庭来说并不吃力,但对于东北地区的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就显得太高了。”姚乃峰表示。

        与北京新一轮“滑冰热”相映衬的还有“滑雪热”,同样是由于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同时又拥有足够寒冷的冬季气候条件,北京周边的滑雪场在最近10多年时间里爆发式增长,国家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赵英刚近日表示,北京及其周边是国内滑雪场最集中的地区。与北京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张家口市主要承担滑雪比赛项目,张家口市崇礼县的滑雪场条件在国内属一流水平,其最大客源地就是北京。

        商业化驱动之外,离不开政府关注和投入

        最近几年的冬天,周平又开始到什刹海滑冰。让他惊喜的是,一些儿时熟悉的面孔也回到了自己身边。“人们开始更关注健康、运动,滑冰的人数在恢复增长,”这是让周平感到高兴的一个好消息。

        2012年,北京开国内冰球运动之先河,成立了由民间人士自发组建的北京市冰球协会,统一规划、管理日渐庞大的青少年冰球赛事体系。

        2010年开始,北京市一支以中年人为主的业余冰球队——新源麒麟队创建了京津冀晋地区业余冰球赛,北京成为带动整个华北地区业余冰球运动发展的策源地。

        不过,在北京的冰雪运动出现新一轮生机的背后,政府的决策和扶持还显得不够。

        除了什刹海之外,很多带水面的公园都不允许冬季滑冰,这是周平的一大遗憾。

        室内冰场还是太少,“基本预定不到黄金时间段的场地,”北京新源麒麟队队长李菊惠向记者表示,希望能有一些公益性的露天滑冰场、室内滑冰馆,现在北京的滑冰场、滑冰馆基本上都是商业性的。

        而在姚乃峰看来,北京的高中、高校还是开展滑冰、冰球运动的盲区,“北京的青少年冰球人口已经不少,水平也不低,但基本到了高中这个年龄段就很难再往上发展,除非出国。北京这么多高校,没有一个开展冰球运动或组建冰球队的。希望借申奥的契机,能推动冰球走进高校。”

        从群众普及到精英体育还有一个衔接的问题,北京的“冰雪热”已经为群众普及打下了基础,也为精英体育提供了平台。政府已经无须再以举国体制的方式,组建从少体校到专业队的一整套人材体系,问题是如何让群众体育的厚度转变为精英体育的成果。姚乃峰在1980年参加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时,就对美国冰球队完全由大学生组成的阵容印象深刻,“苏联队和中国队都是专业运动员,也不是美国大学生的对手。北京如果能对大学生冰雪运动给予发展空间和政策,那不仅是北京申奥留下的一笔财富,也将改变像冰球这样的中国冰雪运动项目长期存在的人材困境。”

来源:人民网 作者:  责任编辑:费菲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