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京江晚报》创刊时,只有小学文化的环卫工人万二顺,从自己微薄的积蓄中拿出钱来订了一份。时光流逝,十多年来,通过自身不懈努力和对新闻的热爱,他已在《京江晚报》《镇江日报》等报纸上发表稿件上百篇。“我不希望让别人总认为我就是一名运送垃圾的环卫工,我也有我的精神追求。”这么多年来,万二顺一直有颗上进的心,他说,是《京江晚报》这位良师益友一直在督促着他前进。
别人看过后扔掉的报纸,他捡起来当成宝贝
昨日上午,在林隐路垃圾中转站的楼上,记者见到了刚从楼下传达室拿报纸回“家”的万二顺。1989年,来自淮安农村的万二顺,在别人的介绍下来到镇江,当起了一名用板车运送垃圾的环卫工人,这一拖就是十几年。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是万二顺一直有个爱好,就是喜欢看报纸。据万二顺回忆,在1998年晚报还没有创刊之前,他当时所在的单位订有《镇江日报》,但报纸轮不到他看。加上收入太低,一家三口的生活全靠他的工资来维持,所以当时他也拿不出钱来订阅报纸。万二顺说,当时他还经常从垃圾堆里捡别人看过后扔掉的报纸,当作宝贝一样拿回家继续看。
1998年1月1日,第一份正式的《京江晚报》出现在了镇江的大街小巷,万二顺说到现在他都记得那天他的心情很激动,因为镇江终于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晚报,他觉得这对在镇江生活并喜爱读报的市民来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犹豫再三,万二顺一咬牙,自掏腰包订了一份《京江晚报》。
由于喜欢看报和写作,凭着一股热情,万二顺慢慢地尝试着写起新闻稿件来。“那时候,我都是写完稿子,等下班后骑自行车送到报社去。”回想起刚开始当通讯员的经历,他说,当时单位有什么趣事发生,他都第一时间回家写稿,写完后为了保证稿件的时效性,不管刮风下雨,都会立即送到报社。看到第二天稿件见报,他觉得付出的一切都很值得。
2000年元旦珍藏版的封面封底,他还保留着
刚开始万二顺读报和写作时,受到了包括他爱人在内很多人的不解和嘲笑。他爱人曾对他说过,你有这份闲情读报纸和写稿子,为什么不出去多拉几车垃圾多赚点钱呢。不少工友也嘲笑他,你就是一名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环卫工,还想做梦当记者吗?面对不解和嘲笑,万二顺都不予理会,他说,自己书读得少,但他不想自己一辈子都被别人认为是一名只会干粗活的环卫工人,他想追求精神上的进步。“如何进步?最简单便捷的方法,那就是多读报纸,多长见识。”
“时英、任雯、卢伟庆、沈湘伟、周本林……”提起晚报的记者编辑,万二顺随口能说上一连串,他很感谢那些曾经帮他改过稿件、采用他稿件的编辑记者们,是他们给了他写稿的信心。
作为一名在镇江生活和工作了25年的外来务工人员,由于经济原因,如今万二顺的“家”暂时安在了林隐路垃圾中转站的楼上一处不到30平方米的房子里。家里虽然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具和家用电器,但有一件万二顺认为的“宝贝”,却一直被他珍藏至今,那就是《京江晚报》2000年元旦珍藏版的封面封底。万二顺说,这么多年来,由于不断搬家,很多旧报纸都被卖掉了,但是这份珍藏版的报纸封面封底,他一直都是完好保存,因为这份报纸的封面,有当时京江晚报全体工作人员向全市人民拜年的合影,里面有不少是他认识的人。
如今,晚报的“京晚公益”和“社会妈妈”这两个栏目,他觉得对帮助社会上困难群体起到很大作用,很有意义。也希望记者编辑能继续深入基层和百姓交流,挖掘更多有趣的深度报道,并衷心祝愿晚报越办越好。(记者 孙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