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海南调研,如此谈“小康”话题,因举重若轻、通俗质朴,正广为传播。
从履新总书记,到履新国家主席,再到首次出访,以及参加金砖会、博鳌会,在广东、海南等地调研等,习近平妙语连珠。如“打铁还需自身硬”,“苍蝇老虎一起打”,“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等,不仅为国人熟知,也为海外热议。
所言即所关注。梳理这些语句,不难发现,它们都是国家的“历史性课题”。“中国梦”、“中国道路”、反腐败、小康社会、大国外交等话题,无不为当下需要直面的内政外交要务。以反腐败为例,正因“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才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正因需要坚定“道路自信”,才要明白“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
文风即作风。这些语句质朴而通俗,不拔调子;直接而精炼,不绕弯子。谈学习,“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谈改革开放,称其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谈国家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谈和平,“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
话语即思想。思想所求,即共振和共鸣。这些妙语,一方面是与中国民心共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另一方面也与世界共鸣,“13亿多中国人民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0亿多非洲人民正致力于实现联合自强、发展振兴的非洲梦”。
言为心声。所言为所思的外在呈现,彰显个人情怀。某种意义上讲,元首情怀则同为国家情怀。“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一句有情怀、有温度的话语,往往会凝聚极大正能量。
毋庸置疑,这些凝聚中国最高领导核心所思所想并将影响国家行为的语句,必将影响未来5到10年的中国,甚至世界。认识未来要立足现在,研究这些妙语,无疑是一个不错的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