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专题新闻  >   热点专题

富农惠市共奔小康

发布时间:2013-12-09 19:16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富农惠市共奔小康

——现代农业的探路人赵亚夫系列报道(之三)

 

        赵亚夫的名片背后印着这样一行字:“农民为消费者健康负责任,消费者为农民生活担义务。”

        这一城乡互动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源于2002年他的一次朋友聚会。

        餐桌上,朋友七嘴八舌地议论:现在农产品污染防不胜防,什么都不敢吃,味道也没有以前好。赵亚夫心情沉重,决心引导农民种植、养殖无污染无公害的有机食品,既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又让农产品卖上好价钱。

        当时,刚刚从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农科所所长岗位上退下来的赵亚夫,正在句容天王镇戴庄村忙碌着。在这里,他打算退休前完成一件“没有做完的事”,整村推进,“让一个最穷的村实现真正的小康”。

        占地10.35平方公里的戴庄村,地处溧阳、溧水和句容三县(市)交界,800多户人家,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是镇江茅山革命老区最穷的一个村子。但这里人少地多,环境优美,没有工业污染,发展有机农业得天独厚。

        经过实地考察、反复比对,赵亚夫首先推出了有机越光水稻和有机桃,要求不施化肥而施有机肥,不打农药而用自然方法防病虫害。

        农民们满腹怀疑。

        “光靠施豆饼就能种水稻?种田哪有这种法!”

        “种桃也能致富?”

        赵亚夫说,每斤桃能卖到5块钱。村民杜忠志心想,3斤能卖到两块钱就不错了。在赵亚夫再三保证下,杜忠志才试种了0.8亩有机桃和2亩越光水稻。

        杜忠志告诉记者:“赵老师对种植的要求可严啦,也很特别。有了病虫害,也不让喷农药——他教了我们许多听都没听过的稀奇法子。水稻秧苗有了白斑点,赵老师看后说,是稻草覆盖引起的病菌,教我用醋和上水喷洒,喷了3次,果然见效。桃园里总有些吃叶子、吃桃子的虫子,赵老师就让我在醋里加上糖和酒,装在瓶子里,挂在树脖上,说是能引诱即将产卵的飞蛾,粘住它,说来真神奇,虫子真的渐渐不见了。按赵老师的要求,我1亩地只种一二十棵桃树,通风好、光照好,单棵树产量比种得密的桃园高得多,总产量并不少,而且桃子品质还好。桃树下,赵老师还让我们再种上三叶草,1亩地放养1只羊或二三十只鸡,粪便拉在地里又肥了田,桃子是越长越好。赵老师管这叫‘生物循环技术’。”

        2004年,杜忠志的有机桃1斤卖到8块钱,越光大米也卖到了8块钱。现在,他承包了80亩桃园,桃园里养了1000多只草鸡,草鸡卖到18元/斤,草鸡蛋一块钱一个。儿子杜富海也辞去每月挣2000多元的运输工作,专心帮父亲打理桃园。54岁的杜忠志逢人便说:“没成想我也‘老来俏’,现在一年赚6万不在话下。我真打心里服了赵老师,他就是叫我种砖头,我也种!”

        目前,戴庄村有机农作物已从当初的几十亩扩大到3000多亩,发展成为有机稻、桃、草鸡等有机食品的生产基地。以戴庄村为核心区,句容市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的生产基地目前已经发展到3.21万亩,品种也扩大到板栗、毛笋和水产品。赵亚夫倡导的生态种植、生物循环技术也开始在全市草莓、葡萄等种植中广泛应用。

        安全优质的有机农产品种出来了,怎么才能实现优质优价?是赵亚夫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怎样让消费者认同这个“优质”是问题的关键。赵亚夫认为,城乡互动,让消费者了解生产的全过程,是解决这个难题的“钥匙”。

        在戴庄村的示范桃园,记者惊奇地发现,园里近3000棵桃树,每棵都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认领者的姓名。赵亚夫告诉记者,这是今年春天举行的城乡互动“赏桃花、租桃树、结农家、亲自然”联谊活动的结果。认领者只需交120元钱,每年就可以获得认领桃树的收成,保底20斤,超过的与农户平分。村里定期把桃树的生长情况拍成录像,通过网络传给认领者。认领者说,看着长出来的桃子,吃了放心;而桃子还没有上市就已卖了钱,农民也安心。

        赵亚夫还想出了一个奇妙的卖米法——“以米会友”,让农民走进城市,请市民品尝自己种植的有机大米。“城里人知道自家吃的大米是哪个农户所种,还可以不定期地到农户家作客,双方除了买卖关系外,还可成为往来的朋友。”市民朋友享受免费送货上门的服务,还能到戴庄看桃花、采茶叶、品有机水果、吃农家饭菜,得到一大串的“延伸服务”。目前,这个由赵亚夫帮助筹理的“戴庄有机农业合作社农民朋友会”已经发展到100多户。

        “这种直销模式,省去中间销售环节,降低了市民消费成本,还能让农民所得利润最大化。”赵亚夫说,“更重要的是,它还建立起了双方的责任与互信。如果农民知道自己的大米是谁吃的,双方熟悉,自然不会将不合格的产品卖给‘熟人’。这对农民也是个无形的监督,对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也是有效的。”

        看着自己的劳动赢得了城里人的信任,直接造福于消费者,戴庄农民心中洋溢着一种说不出的自豪。

        “这几年,戴庄一年一户增加收入5000元,人均增加1000元。原来我们预计达到人均收入1万元的目标要到2010年,现在看来,2008年就能完成。”赵亚夫笑着对我们说,“把这件事做好了,全村整体小康了,也就了却了我最大的心愿。”

        记者  严 颢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费菲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