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之星 “把成果交给农民”
——现代农业的探路人赵亚夫系列报道(之一)
赵亚夫(右)手把手向葡萄种植示范户传授农业技术。(严颢 摄)
“要致富,找亚夫,找到亚夫准能富。”这句话在句容丘陵山区50万农民中传颂了20年。
20多年来,共产党员、镇江市农科所原所长赵亚夫18次远赴日本,不仅引进了草莓、葡萄、水蜜桃、“越光”水稻等先进品种及栽培技术,还学来了建设现代农业的崭新理念;从培养示范户到组建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再到有机农业整村推进,他步步开风气之先,带领百万农民成功探索出一条丘陵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
今年66岁的赵亚夫,1961年从宜兴农林学院毕业后来到镇江农科所,农技推广工作一干就是46年。而他对丘陵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探索,还得从20多年前的一个梦想说起。
1982年,赵亚夫被派往日本研修。第一次到日本的他惊奇地发现,日本爱知县的渥美半岛到处郁郁葱葱,山上有林,山坡有果,汽车跑上2个小时处处可见连片的果园,农民靠种水果就能过上富足的生活;而差不多的气候,相似的丘陵地貌,我们镇江的山区为什么大多还是荒山秃岭呢?
由此,赵亚夫萌生了一个理想:“要让茅山老区像日本渥美半岛一样,满山的果树,满坡的蔬菜,满岗的鲜花,满地的财富。”他暗下决心,尽可能多地学一些东西,带回去教会乡亲们。
当时已经40岁的赵亚夫,捧起日语教程从头学起;原本学稻麦的他,学起了草莓、无花果、葡萄等水果栽培技术……回国时,他带回了13箱农业科技书籍和20棵草莓苗。
赵亚夫把草莓苗带到句容市白兔镇解塘村,给农民示范种植。然而,对于一辈子种惯了水稻、小麦的农民来说,草莓简直是个“天外来客”,人人都怕失败。赵亚夫承诺:收成不好由他赔偿,这才落实了0.9亩试验示范田。露天草莓一次试种成功!当年产量达到500多公斤,效益600多元,是当时常规农作物效益的2倍多。到1987年,仅白兔镇,露天草莓就种到了7000多亩。 下转A5版
上接A1版 现在的句容,草莓亩收入已达1万多元,成为全国闻名的“草莓之乡”。“要致富,找亚夫。”这句话也由此传开来。
白兔镇王巧娣40岁下岗后,想承包荒山种桃子,又担心不会种,慕名找到赵亚夫。赵亚夫带着农技人员,顶着毒太阳翻山越岭现场察看,鼓励她利用地形种植水蜜桃。从种树、施肥、修枝、疏花、给果子套纸袋,到何时收果、如何保管、何时上市才能卖到好价钱,不厌其烦地教她。 她告诉记者:“第一批桃树苗种下土,一个月都没发芽,着急啊。赵所长随即就来了,走进那片苗田里,我怎么也想不到,老人竟然跪下来,用手扒出宕口底部残剩的泥土,察看苗的根部,然后把我叫到跟前告诉我,哪儿是肥害,哪儿是病害。为了讲解得清楚,老人就这样一直跪在地上,指着苗的根部讲解着。”
方继生与赵亚夫通过“致富名片”相识的故事,也成为一方百姓的佳话。方继生是句容春城的一位普通农民,1989年,他承包的黄岗地上开始跟着报纸杂志学栽葡萄,但收效不大。恰好赵亚夫去春城蹲点,路过方继生的葡萄地,眼睛一亮,从葡萄架搭的方式上一看,就认定这位农民是学过种葡萄的,但在管理、施肥等技术上看还显得粗糙。他递上一张名片,给田边一位农妇,请她转交给栽葡萄的人,“有事可以打电话找我”。正为如何栽好葡萄而大伤脑筋的方继生,一见名片,第二天就赶到农科所,找到了赵亚夫。此后,赵亚夫经常到方继生的葡萄园现场指导。按照赵亚夫的指教,方继生的“丁庄老方葡萄”成了知名品牌,他牵头组建了葡萄合作社,帮助数十户乡亲共同致富。现在已是全国劳模、葡萄大王的方继生,一谈起赵亚夫,就激动不已,“如果没有赵所长,就没有我的今天,更没有句容葡萄产业的发展。”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赵亚夫指导的重点农户中,产生了两位全国劳模和10位省市级劳模,有1000多农民获得技术职称,5000多农民获得专业资格证书。通过典型示范,老区人民在科技成果中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希望,发展现代农业的热情空前高涨。
20多年,赵亚夫18次到日本学习,先后消化引进技术170余项,获科研成果70多项,先后使一大批高科技农业成果在句容丘陵山区得到应用和普及:冷藏育苗技术,使草莓提前一个多月上市;冬季大棚,采用蜜蜂授粉,亩产量提高10-20%;草莓和山羊复合种养模式,改变了施肥方式,改善了土壤;草莓、越光水稻轮作,解决了草莓虫害问题……有农民说:“他的新东西,比我们的水蜜桃还鲜。”
几十年来,赵亚夫平均每年上课超百堂,听课农民达30多万人次,编写的实用农业科技读物超过百万字,可他却无暇写作“大部头”著作,以致“研究员”评了3年才评上。但他带领着农科所“把成果交给了农民”,在句容丘陵山区推广种植了20多万亩应时果品,帮助农民直接增收26.5亿元!
记者 严 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