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学艺造福乡亲 一腔热血效命三农
赵亚夫系列报道之一
记者 孙肖苏 张翀煜 任雯 王鹏程
农民的信任很金贵,也很慷慨:赵主任让我们种砖头,我们都干!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农民对赵亚夫几近迷信的信任,不是没有理由的。
20多年来,赵亚夫的农业科技项目到哪儿,富裕就到哪儿:
1986年,赵亚夫带着草莓来到茅山老区,于是茅山老区第一批楼房竖起来了,农民们亲切地称它们为“草莓楼”;1989年,赵亚夫带着巨峰葡萄来到春城,于是春城丁庄周边乡镇有了3000多亩葡萄,1万农民受益; 2006年,赵亚夫带着有机农产品来到了戴庄,于是,这个曾经是句容最穷的村,一年后200多户纯农户户均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2008年,可望达到8000元,戴庄变脸成了“小康村”,创造了中国农村的一个奇迹……
草莓、葡萄、无花果、有机米……赵亚夫推广一个成功一个,而且总是“拨亮几盏灯,照亮一大片”。20多年来,赵亚夫和他的同事们将近百项农业科研成果教给了农民,在丘陵山区推广种植了180万亩的应时果品,给农民带来了25亿多元的收益。
“北有袁隆平,南有赵亚夫,一个抓高产,一个抓高效。”——《香港商报》。20多年来,赵亚夫引领着农民,踏出了一条适合丘陵山区农民致富的高效农业之路。
1982年,赵亚夫作为镇江农科所的第一批研修生赴日本学习。走出国门,看到了与发达国家农业的差距,身为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赵亚夫,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这趟日本之行,是赵亚夫人生的新起点,从此,赵亚夫改变丘陵山区农民命运的梦想插上翅膀。
站在日本爱知县渥美半岛的山坡上眺望,看到满山坡的果蔬、花卉,连片的温室大棚,还有漂亮舒适的农舍,赵亚夫的眼眶湿了,他想到了家乡的农民。他是农民的儿子,他了解农民的困苦;他是位农业科技工作者,他有责任让家乡的农民摆脱贫困。就是在这个山坡上,他许下了一个愿望,要让眼前的景象在家乡重现。
长期从事丘陵山区农业技术开发的赵亚夫深知,靠种水稻、小麦、油菜等传统农作物,农民不能尽快致富,必须走新技术-新品种-高效益的路子。日本的土壤、气候等与江苏有太多的相似,他们的成功经验很值得“拿来”。
他首先成功地“拿来”了草莓。
在日本爱知县的一个农户家,他结识了草莓,“带回国让农民种肯定有销路”。他放弃了原来专攻的小麦、水稻专业,痴狂地钻研起草莓。
爱知县这个农户家的两亩大棚草莓地成了赵亚夫的试验场,他揽下了草莓地的所有活,锄草、施肥、摘果,想方设法摸透草莓的习性。考虑到国内大棚种植的条件还不具备,他又向主人另外申请了两分地,试验露地草莓种植。经常干完了农活,他还要赶往30公里以外的爱知县农业试验场园艺研究所,就草莓种植技术请教专家、查阅资料。赵亚夫的勤奋与钻研,征服了日本同行,博得了他们的尊敬和认同。
一年后,赵亚夫带着研究所专家赠送的20棵草莓苗,同时带着一身草莓种植技术回国了。
在上海机场入关时,赵亚夫不寻常的行李让海关工作人员肃然起敬:整整13箱草莓种植技术书!人们不禁竖起了大拇指:人家出国都带彩电、冰箱回来,你带科技书籍,真是科技报国,了不起!
回国后,赵亚夫倾尽心力地开始了繁苗。上苍也为他的精诚所动!繁苗不仅获得成功,而且创造了奇迹:两年成功繁育了20万株草莓苗。
1984年秋天,赵亚夫带着他的草莓苗,更带着他致富农民的热切希望,来到了科技成果推广点——白兔镇解塘村。
种了一辈子水稻、小麦、油菜的农民,接受不了草莓。种砸了怎么办?赵亚夫带着科技人员走村串户,动员村干部带头试种,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肥料。终于,10多户村干部试种的10亩草莓下地了,赵亚夫也不回家了,他不能让这10亩草莓有一点闪失。因为它们承载着自己的梦想,更承载着多少农民致富的渴望。他吃住在示范户家里,从栽培、施肥、灌溉、防病、管理,每个环节严格按标准操作。来年收获时,农民乐了,农民服了:亩产1000多斤,效益500-600元,超出了常规农作物的两倍。初尝甜头的农民,看到了致富希望。1987年,白兔草莓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到7000多亩。
露地草莓成功种植后,赵亚夫又带领农民种植温室草莓,使草莓的收获期延长到8个月。由于产量高、品质好、上市时段好,草莓的身价翻了好几倍,每亩收入达到1万元。
如今,草莓已落户镇江20多个年头,句容市草莓种植已成为句容农业的支柱产业,年均增加农民收入2000万元以上。2003年,句容被国家授予“草莓之乡”称号。
茅山脚下,一幢幢“草莓楼”竖起来了。草莓种植大户、农民劳模纪荣喜说:没有老赵就没有白兔草莓、没有“草莓楼”,白兔农民感恩于心。
草莓种植户王柏生的草莓连续三年亩产达到7500斤,纯收入超过2万元,这个业绩让日本同行一次来镇交流时惊诧不已——超过日本亩产平均水平。尝到上佳的口味,日本同行更是惊叹。请教秘诀,朴实的王柏生说:是赵主任点拨养了5头羊。
近年来,赵亚夫倾力推行有机草莓种植方式,倡导农民用高效优质的有机肥培养地力。赵亚夫给“柏生草莓合作社”送来了5头波尔山羊进行繁育,教农民用草莓叶饲养山羊,羊粪堆积在田边发酵生产有机肥。这种有机肥大量使用后,草莓田的地力猛然增长。草莓种植户平均增产1000多公斤。农民说:5头羊给他们带来了成倍增长的经济效益,这得感谢赵亚夫主任啊!
拿来+创新,赵亚夫通过技术集成,形成了一套适合丘陵地区的循环高效农业开发模式:1亩大棚草莓+2只羊;大棚草莓与越光水稻轮作;有机水蜜桃园,放养草鸡或“梅山猪”……如今,赵亚夫的一套循环高效农业开发模式已在句容乃至江苏丘陵山区遍地开花。
已近古稀的赵亚夫,思想的开放和不断的创新,让他的同事和后辈都敬佩不已。“我与亚夫相识30年,相知20年,敬佩他10年”,句容市农开局副局长王润芳说。
赵亚夫的眼睛不断瞄准国外先进技术。20多年来,以他为“班长”的镇江农科所一班农业科技人员,通过不断出国研修、考察访问及接待国外来访、订阅国外书报杂志等手段,及时掌握重点国家和地区、重点专业领域有关科技情报和农产品市场信息,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这条捷径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加快了丘陵山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一位外国专家在考察了句容现代农业后,感慨地说:赵先生将你们的农业生产水平提前了10年。
赵亚夫是个“投入”的农业专家,他也最欣赏“投入”的农民。方继生为其中之一。1990年,赵亚夫多次途经春城时,一小片葡萄园引起他的注意,虽然那葡萄架还不太规范,但赵亚夫判断,那是个肯动脑筋的农民干的,因为当时架种葡萄在句容还是第一例。他禁不住下车,要见见那位农民。当天未曾谋面,赵亚夫留下了名片。那个农民就是方继生。此时的方继生已自己捣鼓了葡萄好几年,正苦于不得其法。拿着赵亚夫的名片,方继生第二天便来到农科所求教。在赵亚夫和曾两度赴日研修葡萄的研究员芮东明的辅导下,方继生的正规化葡萄园建起来了,几年后,成了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大户,还带动了周边地区3000多亩葡萄种植基地的形成,“老方”葡萄叫响了。方继生忘不了赵亚夫,春城周边几百户葡萄种植户忘不了赵亚夫。方继生说:“老赵是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热心人,是农民的贴心人。”在赵亚夫看来,这些发自农民肺腑的朴素话语,是对他的最高奖赏。
在赵亚夫的引领下,农科所一批又一批科研人员走出实验室,深入田头,走进农户。赵亚夫带出了一支务实的农业科研队伍,更造就了王柏生、纪荣喜、方继生、杨德林等一批学科技懂技术的现代骨干农民。
25年后的今天,赵亚夫站在茅山之巅,俯瞰那一片片初具规模的经济果林,无比欣慰。他25年前在日本爱知县渥美半岛山坡上许下的那个愿望,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他梦想着的那幅景象正一幕幕叠现在家乡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