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专题新闻  >   热点专题

有这样的干部,是农民之幸

发布时间:2013-12-09 18:38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要致富,找(赵)亚夫’。农民朴素却凝练的几个字,已经道出了农民对他的信任。”本报热心读者董铮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28岁的董铮,是我市环境保护战线上的一名普通职工,也是本报的一名忠实读者。本报的系列报道让他了解到,镇江市民的身边,还活跃着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老党员、一位孜孜不倦的科技工作者、一位淡薄名利但求民富的人民的儿子。

        小董翻开这几天的晚报,认真地说:“农民为什么想致富找亚夫?又为什么遇到困难找亚夫?很简单,他们找到了知心人,找到了领他们致富的人,找到了今后致富的一条光明大道。”

        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小董表示,希望通过自己勤奋踏实的工作,得到所服务对象的满意和肯定,尽全力为他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出些微薄之力。“只要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多奉献一点,社会就会向前迈进得更快。”小董说。

        对赵亚夫的报道,不仅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就连在外地工作的家乡人也感触良多。

        朱先生是从句容走出去的博士生、南师大教师,看到本报报道的赵亚夫事迹后,朱博士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句容是我的老家,差不多每年都要回家过年,每次都有新鲜感。特别是走在回家的路上,两旁的草莓大棚都会让我想起句容‘草莓之乡’的雅号。不过,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草莓是赵亚夫引进的,很是惭愧。”一位与农民、农田打了46年交道的农业科技工作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解读了“科技是如何转化为生产力的”这一课题,难怪农民老乡这么欢迎和喜欢他。 “可以说赵亚夫给我们科技工作者树立了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榜样。”

        朱先生说,“在国家大力关注三农的今天,我看到家乡有赵亚夫这样一位为农民办实事的农业干部深感欣慰,可以说是农民之幸。”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费菲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