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专题新闻  >   热点专题

赵亚夫:把爱写在广袤的田野上

发布时间:2013-11-12 14:56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赵亚夫:把爱写在广袤的田野上

        ——记原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镇江农科所党委书记、所长赵亚夫

        2009年10月9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扶贫开发典型人物宣传表彰大会上,73位扶贫开发典型人物受到表彰,镇江市农业专家、市扶贫开发协会名誉会长、江苏省老区建设发展促进会副理事长赵亚夫名列其中,这是他继被评为“中央电视台2007年度十大三农人物”后,获得的又一项重大荣誉。

        扶贫开发 硕果累累

        在江苏句容,有句话在40多万的农民心中广为流传:“要致富,找亚夫,找到亚夫准能富。”扎根农业数十载,赵亚夫坚守了他的诺言: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卖,实现农民富。几十年来,他带着句容农业战线的技术骨干,亲手培养了一大批致富能手、典型。他从日本带回来的20个草莓苗种,现在已经使句容成为“中国草莓之乡”。

        除了草莓,还有葡萄、无花果、有机米……赵亚夫推广一个成功一个,而且总是“拨亮几盏灯,照亮一大片”。20多年来,赵亚夫的农业科技项目到哪儿,富裕就到哪儿:1986年,赵亚夫带着草莓来到茅山老区,于是茅山老区第一批楼房竖起来了,农民们亲切地称它们为“草莓楼”;1989年,赵亚夫带着巨峰葡萄来到春城,于是春城丁庄周边乡镇有了3000多亩葡萄,1万农民受益;2006年,赵亚夫带着有机农产品来到了戴庄,于是,这个曾经是句容最穷的村,一年后200多户纯农户户均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2008年达到8000元,贫困村成了“小康村”……

        20多年来,赵亚夫和他的同事们将近百项农业科研成果教给了农民,在丘陵山区推广种植了180万亩的应时果品,给农民带来了近30亿元的综合收益。

        “北有袁隆平,南有赵亚夫,一个抓高产,一个抓高效。”(《香港商报》)20多年来,赵亚夫引领着当地农民,走出了一条适合丘陵山区农民致富的高效农业之路。

        扎根乡土 有志竟成

        1958年,即将毕业于省常州中学的赵亚夫凭着对自己文科基础的自信,填报了复旦大学新闻专业。可偏偏命运弄人,由于当时政治形势的变化和信息的闭塞,赵亚夫失去了当记者的机会,最终选择了宜兴农林学院。

        宜兴农林学院是为开发江苏丘陵地区农业而设,而此时,赵亚夫还不知道40年后他会成为江苏丘陵地区农业开发的一位代表性人物。

        赵亚夫是农民的儿子,出身农家,农学为业,他谙熟农民的思维、农民的习惯、农民的局限以及与农民打交道的方法。

        在学生时代,赵亚夫就有了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工作思路,这一工作思路被他延续至今,甚至在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也没有放弃。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别人都去“闹革命”了。赵亚夫却怀揣两个烧饼,天不亮就往农村跑,一跑就是20多里,与农民一起劳动,查看农作物长势。“文化大革命”前,赵亚夫只是镇江农科所一名默默无闻的农技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已成了小有名气的农业专家。

        但促使赵亚夫一辈子扎根田头的并非只是对农民朴素的感情,而是他对中国“三农”现状的理性思考,以及立志改变现状的决心。

        1982年,赵亚夫等人被组织去日本学习水稻栽培技术,这是他自1961年从事农业工作以来第一次接触现代农业。

        从此,他将前20年“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工作思路与从日本引进的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技推广道路,改变了丘陵地区农业、农民和农村面貌。

        一位与赵亚夫非常熟悉的友人评价,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在赵亚夫身上,体现了一种超前的意识。在日本研修,赵亚夫看到日本发展农业的自然地理条件与镇江市丘陵山区相仿,他把日本农业的理念带回镇江,在镇江运用推广。

        在赵亚夫身上有一种勤于实践、务实创新的精神。赵亚夫是一个踏踏实实做事的人,他把“行”与“知”很好地结合起来。他通过到日本等农业先进国家努力学习,并在茅山老区一点一点推广运用,并一项一项获得成功。以草莓的引进为例,草莓苗带回来了,赵亚夫随即带领农科所人员投入试种,露天草莓第二年便在白兔镇获得成功。此后,他先后18次去日本,带着农技人员,带着课题,到日本的田间地头实地学习考察;带着五位农民种植大户,和日本农民面对面交流,开阔他们的眼界。平时,他与日本友人保持密切联系,不断学习和应用日本的先进农业管理技术。一批批高科技农业成果在句容的丘陵山区生根开花:冷藏育苗技术,使草莓提前一个多月上市;冬季大棚,采用蜜蜂授粉,提高亩产量10%—20%;复合种养模式,改变了施肥方式;草莓、水稻轮作,改善了土壤……

        赵亚夫的市场经济意识很强,注重走高效农业之路,这非常适合农民增收。无论草莓种植,还是葡萄园建设,无论倡导有机农业圈,还是推广有机稻米种植,他都瞄准市场推广农业技术,着眼提高农民收入。

        “有志者,事竟成。”赵亚夫虽然不是出身名校,也没有傲人的学历,却凭着一份理想与信念,用毕生精力始终走在农业科技的前沿,把学术科研论文“写”在广袤的田野上。

        淡泊名利 老骥伏枥

        作为一位上世纪80年代初从海外学成归来的学者,作为农业财富的创造者和农民致富的引路人,赵亚夫本可以凭借自己所引进的项目和创造的价值,轻轻松松成为富翁,然而他却放弃了这一切,将毕生精力奉献给茅山老区的农业发展,这与学术界出现的追逐名利的浮躁之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句容乃至镇江市,赵亚夫是远近闻名的“财神”,可他自己多年来却对“财”字始终保持着淡泊、清醒的人生态度。

        事实胜于雄辩。赵亚夫从事农业科技工作48年,担任市农科所和市人大常委会领导职务前后20多年,经他主持或经手的项目经费数以千万计,可他从来不把这些当做个人进行“等价交换”的资源,也从不为自己或小团体作“稻粱谋”。

        赵亚夫的儿子赵小容还清楚记得,他曾试图说服父亲退休后和他一起开公司:“我来注册公司,到农村承包土地经营农业,实现您的农业理想。”赵小容认为,父亲在农业现代经营模式上有许多梦想,但很多难以实现,原因是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和占有的财富数量不大,父亲与农民合作经营农业肯定不如与自己合作发展快。

        赵亚夫最终没有接受儿子的建议。因为他的梦想是利用农业致富农民,自己的追求与农民不可分割。之后,赵小容再没动过与父亲合作的念头,而且“父亲也从来没有为我的事业去动用他在镇江的社会关系”。

        2008年1月20日,在江苏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时任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罗志军宣读了《省政府关于授予赵亚夫同志江苏省科技兴农模范荣誉称号的决定》。决定指出,赵亚夫同志46年如一日,坚持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扎根农村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把论文和成果写在大地上,在广大农民中赢得了“要致富、找亚夫”的赞誉。他积极投身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培育农村致富能手和技术能人,创新农产品产销模式,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探索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新路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为推动科技兴农、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是新时期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是全省农业科技战线学习的楷模。

        “以土地为伴,以农民为亲,把论文写在希望的田野,把效益装进农民的口袋。46年坚守基层农技推广,田间培训,言传身教,不图回报。把开启山区致富大门的金钥匙交给农民,被农民视为心中的金钥匙。”这是赵亚夫荣获2007年中央电视台“年度十大三农人物”时的颁奖词。

        青山依旧在,人老不服老。如今,已正式办理退休手续且年近古稀的赵亚夫依然奔忙于全国各地,如江苏对口支援四川绵竹地震灾区的300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还需要他平均每月飞去一次指导,发酵床养猪技术和草莓等鲜果种植技术已在那里成功推广,正结出硕果;他依然要出国交流学习。笔者采访他的前日,他正率领句容市有关人士到日本考察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流通方式的最新发展动向;他依然走向山区,走到农民中间,每个月仍有20多个日子待在田间地头,句容戴庄三年内农民人均收入再增50%仍是他的牵挂;他依然密切关注农村改革和农民实际增收的有效方式途径,因为他心里一直牵挂着一个梦,中国农民如何快速奔向小康的梦。

        只要梦想不灭,他的脚步就不会停止。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费菲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