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专题新闻  >   热点专题

平凡女人,撑起不平凡的碧海蓝天

发布时间:2013-11-12 14:52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平凡女人,撑起不平凡的碧海蓝天

        ——记“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许兆娣

        

        许兆娣,女,51岁,高中文化,中共党员,句容市华阳镇姚徐村妇女主任。丈夫去世15年来,她一个人既要照顾年迈的公婆和聋哑的小叔子夫妇,又要抚养女儿和侄子。风雨飘摇中,她用柔弱的双肩撑起了这个七口之家,撑起了全家人的希望。

        一

        许兆娣原本有一个幸福平静的家,然而1996年的一场变故,让这个家从天堂瞬间跌入了地狱。那一年,丈夫因患晚期肝癌撒手人寰,离开了年仅34岁的她。面对年迈的公婆、聋哑的小叔子和弟媳,年幼的女儿、侄子一家老小七口人和丈夫生前求医治病欠下的三万多元债务,她的天塌了。这一大笔钱对于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生存的压力、还债的重担铺天盖地地压过来,让她几乎无法呼吸,她一下子就病倒了。

        可是,看着往日热闹的家变得再也没有了生气,看着年迈的公公婆婆整日以泪洗面,看着聋哑小叔子和弟媳更加沉默,看着女儿无助的眼神,她想:我不能丢下他们不管。于是,擦干眼泪,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她用柔弱的双肩义无返顾地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可是,一个弱女子想要独自撑起一个家,谈何容易?残酷的现实远比想象的还要艰难。一家七口人挤在三间破瓦房里,家里没有一点值钱的东西,一大家子人要吃饭,油盐柴米,样样都需要钱,还要给生病的公公婆婆看病买药,给女儿和侄子交学费,光靠自己种的那点地远远不够。于是,她想办法先后承包了10亩地和2亩草莓大棚,买种子、施肥、治虫、收割,每天在田里奔忙,历尽艰辛,不敢有丝毫闪失。为了增加收入,她还利用农闲时间同时打了几份工,什么苦活累活都做。白天在外面忙,晚上还要拖着疲惫的身子陪伴女儿和侄儿读书、做功课、谈心。丈夫的离世对年幼的女儿打击很大,为此她在女儿身上倾注了比以前更多的爱。她又担心小侄儿会为有一对聋哑父母而感到自卑,因此常常和他谈心。她要让这两个孩子觉得,他们和其他的孩子一样,没有任何区别。

        生活的重压,加上对亡夫的思念,有多少次她都觉得撑不下去了。每天晚上一躺下,她就再也不想起来。

        二

        有好心人看不下去了,纷纷来劝说她,现在还年轻,不必守在这个举步维艰的家而误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其实她不是不知道,她条件不差,肯吃苦,又能干,再找个像样的婆家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可是,她走了,这个家怎么办?公公婆婆年纪都大了,小叔子和弟媳都是聋哑人,谁来照顾?年幼的小侄儿谁来管?于是她一一谢绝了大家的好意。眼下她心里装着的,只有这个家。

        通情达理的婆婆十分过意不去,生怕这个家成为她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牵绊,告诉她改嫁是人之常情,他们绝不会有意见,甚至暗地里托人给她介绍对象。她知道后,哭着跪倒在婆婆面前:“我嫁到这个家,就是这个家的人。丈夫对我不薄,我不能丢下你们不管!”无奈的婆婆常常对着她忙碌而日渐消瘦的背影叹气:“可怜了她啊,家里没个男人……”其实婆婆心里清楚,如果有一天她真的走了,这个家就算完了。

        “她对我们两个老人比亲生女儿还要好。”说起这些年的经历,婆婆对这个儿媳充满了感激。婆媳和睦相处这么多年,从来没有红过一次脸。“她度量大,从不和人计较。”婆婆赞赏地说。因为晚年丧子之痛,婆婆脾气变得很坏,常常会心情不好,有时言语难免有些不好听。许兆娣从不放在心上,一如继往地精心侍奉公婆。公公中风瘫痪在床,和一大家子人挤在一起住不方便,她就用有限的积蓄在附近选了一块干净敞亮的地方盖了两间平房,让公公婆婆住得宽敞一点,舒服一点,自己仍住在老房子里。每天要跑去看好几趟,嘘寒问暖,送水送饭。听说哪里有治中风比较好的地方,立刻带上公公去看;听说什么药效果好,就立刻去买,不管多贵。婆婆腰椎间盘突出,弯腰困难,她一边帮婆婆治病,一边揽下了照顾公公的任务。她要给公公洗澡,公公不答应,许兆娣怕公公有思想负担,硬是让他穿上短裤后再帮他洗。病情严重的时候,公公不能自己吃饭,怕自己成为儿媳的负担,他就干脆不吃,连带着药也不肯吃了。许兆娣坚决不答应,硬是一勺一勺地喂他,喂了饭又喂药,公公常常被感动得老泪纵横。

        许兆娣还是村里多年的妇女主任。在全力照顾家庭的同时,她尽心做好村里的妇女工作。有婆媳间闹矛盾的,她总是能很好地调解。她用自己的切身经历给人现身说法,她常说:“你好我好大家好,只要大家都真心相待,没有解不开的结。”只要她一出面,矛盾往往就能迎刃而解。从领导到同事,从村民到邻居,提起她,没有一个不竖起大拇指,没有一个不敬佩有加。

        三

        长嫂如母,丈夫走后,许兆娣像对待自己的亲弟弟妹妹一样精心照料聋哑的小叔子和弟媳。在他们的眼里,许兆娣是嫂子,却更像是姐姐,是母亲。丈夫去世的那一年,一个熟人趁人不备将弟媳拐卖到了江阴。许兆娣得知这一情况分外着急,四处奔走,找到当地政府、公安、司法等部门,打听情况,寻求对策。同时带上相机,亲自到江阴去寻找。在各部门的全力配合下,在弟媳被拐的第52天后,许兆娣将其找到并带回了家。

        小侄儿丁马成,因为与父母之间交流存在语言障碍,所以对她的教育基本上落在了许兆娣的身上。每次学校召开家长会,她总是早早来到学校,找到老师交流意见,了解侄儿在学校的表现,摸清孩子的优缺点,然后凭着自己有限的知识,因势利导地教育小侄儿。丁马成读初中的时候,迷上了玩游戏机,常和社会上一些小混混打成一片,小叔子夫妇俩气得不管他,许兆娣为此常常深更半夜到网吧去找他。有一次夜里12多钟,许兆娣正心急如焚地在侄儿常去的网吧里搜寻,突然接到了派出所的电话,说丁马成在外面打架斗殴,已被带到派出所。许兆娣大吃一惊,连夜赶去派出所,将侄儿保了出来。经过这件事以后,侄儿马成深受触动,渐渐远离那些朋友,认真学习,成了一个听话的孩子。走上社会后,丁马成找了一个情投意合的小对象,虽然年龄尚小,但经许兆娣审核后,觉得这个小姑娘踏实可靠,和马成在一起,可以相互有个照应。于是,她和女方的父母进行多次沟通,为两个人办了一场朴实却隆重的婚礼。不知道的,都以为她是马成的妈妈。

        丈夫治病欠下的债务还清后,许兆娣又用手头的积蓄给小叔子和弟媳盖了两层的楼房。因为聋哑人与人交流困难,所以,从买材料到请工人,从开工酒到了工酒,全是许兆娣一人张罗,小叔子夫妇只管在房子盖好后搬进去住。

        镜头前,聋哑的小叔子安静地坐在一旁,笑得一脸灿烂。有人用写字的方式问他:“嫂嫂对你怎么样?”他笑,一边看着许兆娣,一边对我们高高地竖起了大拇指。那眼神中流露出的,分明是深深的感激。

        四

        人终究不是铁打的,许兆娣的身体终于支撑不住生活的重压,病倒了,血管破裂,情况十分危急。偏偏遇上多年未遇的大雪封路,雪下得没过膝盖,车子根本无法通行。心急火燎的小叔子和弟媳硬是请人用担架将嫂嫂一步一滑地抬了出去。句容的医院看情况不好,不敢接收。他们又连夜把许兆娣送到镇江江滨医院。家里所有人都来了,齐齐守在手术室门口,惴惴不安。经过医生6个小时的全力抢救,总算保住了一条命。她醒来后,全家人抱头痛哭。医生羡慕地说:“你真有福气,有这么好的兄弟姐妹。”在医院的日子,一家人轮流照顾她,细致入微的照顾让她的病很快就痊愈了。看着聋哑的小叔子为她的病四处找人,费力地忙里忙外;看着同样聋哑的弟媳和年迈的婆婆为照顾她放下家里的一切,她的眼眶湿润了,心里溢满了感动。她哭着说:“谢谢你们!我的命是你们救回来的!”这些本和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如今早已和她的人、她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

        就在她饱尝人生艰辛的时刻,市、镇妇联与她结成了帮扶对子,给她送来了科技、送来了信息,更重要的是鼓起了她生活的勇气。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她率先在姚徐村种植了大棚草莓,并套种西瓜,在贫瘠的田地里栽上了银杏树。想方设法克服困难,通过多种渠道解决了资金和技术上的难题。在学中干、干中学,勤能补拙,一份汗水一份收获,近几年来,她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年年都能获得好的收成,每年都能有积余,逐渐摆脱了往日的贫困,自己也盖起了两间二层小楼,成为村里的科技致富带头人,为全村困难户脱贫致富做出了榜样。

        如今,15年过去了,已83岁高龄的公公偶尔能缓慢下地行走,婆婆精神很好,老两口过着幸福平静的晚年生活。小叔子和弟媳都找到了一份工作,已能养活自己,住在宽敞明亮的小楼里,脸上整日挂着笑容。女儿已嫁作人妇,有了稳定的工作,还生了个大胖小子,在自食其力的情况下,还能时常给这个家提供一些经济补助。侄儿丁马成现在做油漆工,有着一副好手艺,与勤劳贤惠的妻子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与其他同龄人一样,拥有着美好的生活,迎接着灿烂的明天。

        许兆娣担任过两届句容市人大代表,先后荣获句容市“敬老好儿女”、句容市“道德模范”、镇江市“三八红旗手”、镇江市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先进个人、第四届镇江市“大爱之星”、“中国好人”、2004年“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等光荣称号。她的家庭荣获句容市“百佳文明户”,镇江市“五好文明家庭”。

        

        

        

        

        

        

        

        “中国好人”许兆娣事迹简介

        

        许兆娣,女,51岁,高中文化,中共党员,句容市华阳镇姚徐村妇女主任。

        许兆娣原本有一个幸福平静的家,然而1996年的一场变故,让这个家从天堂瞬间跌入了地狱。那一年,丈夫因患晚期肝癌撒手人寰,面对年迈的公婆、聋哑的小叔子和弟媳,年幼的女儿、侄子一家老小七口人和丈夫生前求医治病欠下的三万多元债务,她毅然选择了留下,用柔弱的双肩独自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公公中风瘫痪在床,和一大家子人挤在一起住不方便,她就用有限的积蓄在附近选了一块干净敞亮的地方盖了两间平房,让公公婆婆住得宽敞一点,舒服一点,自己仍住在老房子里。每天要跑去看好几趟,嘘寒问暖,送水送饭。听说哪里有治中风比较好的地方,立刻带上公公去看;听说什么药效果好,就立刻去买,不管多贵。婆婆腰椎间盘突出,弯腰困难,她一边帮婆婆治病,一边揽下了照顾公公的任务。她要给公公洗澡,公公不答应,许兆娣怕公公有思想负担,硬是让他穿上短裤后再帮他洗。病情严重的时候,公公不能自己吃饭,怕自己成为儿媳的负担,他就干脆不吃,连带着药也不肯吃了。许兆娣坚决不答应,硬是一勺一勺地喂他,喂了饭又喂药,公公常常被感动得老泪纵横。

        为了增加收入,她先后承包了10亩地和2亩草莓大棚,还利用农闲时间同时打了几份工。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她率先在姚徐村种植了大棚草莓,并套种西瓜,在贫瘠的田地里栽上了银杏树。想方设法克服困难,通过多种渠道解决了资金和技术上的难题。在学中干、干中学,勤能补拙,一份汗水一份收获,近几年来,她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年年都能获得好的收成,每年都能有积余,逐渐摆脱了往日的贫困,自己也盖起了两间二层小楼,成为村里的科技致富带头人,为全村困难户脱贫致富做出了榜样。

        如今,15年过去了,已83岁高龄的公公偶尔能缓慢下地行走,婆婆精神很好,老两口过着幸福平静的晚年生活。小叔子和弟媳都找到了一份工作,已能养活自己,住在宽敞明亮的小楼里,脸上整日挂着笑容。女儿已嫁作人妇,有了稳定的工作,还生了个大胖小子,在自食其力的情况下,还能时常给这个家提供一些经济补助。侄儿丁马成现在做油漆工,有着一副好手艺,与勤劳贤惠的妻子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与其他同龄人一样,拥有着美好的生活,迎接着灿烂的明天。

        许兆娣担任过两届句容市人大代表,先后荣获句容市“敬老好儿女”、句容市“道德模范”、镇江市“三八红旗手”、镇江市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先进个人、第四届镇江市“大爱之星”、“中国好人”、2004年“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等光荣称号。她的家庭荣获句容市“百佳文明户”,镇江市“五好文明家庭”。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费菲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