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仲义 ,男,1932年4月生,生前系江苏大学退休教职工。
2007年,邵仲义曾一次性捐资50万元,设立“爱生助学金”,用于资助江苏大学贫困大学生。去世前,他又立下遗愿,将遗体捐献给镇江市红十字会,用于祖国医学事业,把近60万元存款捐赠给学校,用于资助贫困大学生。
从上世纪80年代起,邵仲义就开始资助大学生,他行事低调,对自己的善行从不言说。据江苏银行镇江大港支行的钟网荣回忆,80年代末期,他在学校农业银行工作,那时邵仲义已经资助了4名研究生。现为江苏科技大学教师的周琨,1994年上大学时因为京剧和邵仲义结缘,经常去老人家吃饭。大学三年级时由于学习压力大,他还搬去邵仲义家中住了一个学期。周琨介绍,那时邵仲义是随机地帮助学生,只要了解到某个学生有困难,就去资助他。
邵仲义一生未婚,一直租用单位50余平方米的公房。在邵仲义家中,橱柜上崭新的被子舍不得拆开来用,空空如也的冰箱里摆放着发霉的腌豇豆,放衣服的箱子还是邵仲义的母亲于抗日战争年代遗留下的,厨房里摆放的热水瓶已经长满了锈迹。自己的生活一切从俭,邵仲义对学生却非常大方。他无儿无女,就把学生视为子女。邵仲义常常说:“资助大学生,不是要锦上添花,而要雪中送炭,把钱用到那些家庭真正贫困的孩子身上。”
他从不向单位组织提要求。在他生病住院期间,面对疾病造成的肢体疼痛,也都默默忍受,直到生命结束。他留给别人的始终是一张面带微笑、和蔼可亲、慈祥仁善的面容,丝毫看不出病痛带来的折磨。他待人热情诚恳,只要下楼散步,一路上都在热情地和别人打招呼,小朋友见了他,老远就会喊“胖爷爷”。凡是认识他的人都评价“老邵是个好人”。
邵仲义也十分热爱生活,始终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他唱得一嗓子好京剧,做得一手好菜。尽管80余岁高龄,他却能紧跟时代步伐,会用手机,会上网看新闻,会用QQ与学生、家人沟通交流。
“生前勤俭关爱学子情深意切,身后捐躯造福人类博爱奉献。”这是邵仲义同志追思会上的一幅挽联,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邵仲义不失为最美“爱心老人”,他以凡人善举为“大爱无声”作出了最好注解。这位寻常人的不凡事,传播了平凡而伟大的正能量,更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姿态温暖和感动了现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