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十多年之后,记者再次与谭晓岚取得联系时,他已身为山东省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十多年前,还在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江科大前身)读书的谭晓岚,是一位来自重庆农村的贫困生,一度成为记者报道中的主人公:《一个农家孤儿的求学之路》先后在国内近20家报纸发表(转载)。
报道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因为迟迟凑不齐学费,谭晓岚成为1997年全校最后一位报到的新生。回忆当年这一幕,谭晓岚动情地说,在他人生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转折关口,是母校向他伸出了援手,一想起当时老师在长途电话里的那句话,心里就暖洋洋的:“学费的事先放一放,你赶快来报到!”
幼年丧父,14岁的时候母亲又去世的孤儿谭晓岚,当过窑工、扛过包,远去新疆摘过棉花,早早品尝了太多生活的艰辛。跨进大学校门之后,谭晓岚很快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成熟,先后担任了班长和学生会主席。
大学四年,谭晓岚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但是一回想起来,每一件事对他来说感觉就像是在昨天发生,清晰得是那么伸手可及,“这一段日子将是我一生中最深刻的记忆。”
谭晓岚对母校总的感受是温暖、关爱和人性。“尤其是学工处的老师和学院里的老师,对我们这些有特殊情况的同学特别的关心爱护。”谭晓岚说。当时在校期间并没有感觉,出来工作后通过对别的大学了解与比较,才发现母校的教学是很严谨的,是过硬的,尤其授课老师的责任心很强。
母校曾经的关爱之情、授业之恩,让谭晓岚心怀感激,一生受益。他说,正是带着这份感恩,自己正在更加努力工作,尽可能为社会、为国家多作贡献,为母校增添光彩。谈到母校即将到来的80岁生日,谭晓岚表示,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他很想回母校看看,想为她的生日唱首祝福歌。
(记者 王景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