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散装热卖,路边摊点包装不规范
中秋佳节将至,随着各地严格落实中央厉行节约的有关规定和市民消费趋于理性,月饼厂家纷纷改变月饼消费定位,散装、简装月饼成为主打商品。与此同时,一些零售摊点的月饼却存在标识不全的“三无”现状,卫生状况堪忧。
价格、包装都“实在”
“老百姓自己买月饼来吃,还是散装最实惠。”昨日下午,在学府路的一家超市,糕点区的销售人员向记者介绍,7月下旬超市的月饼就已经上架,但真正“热”起来,还是最近这段时间。
记者在糕点区看到,售卖的月饼大多以简装或散装为主,价格从15元/500克到42元/500克不等。一些包装较为精致的盒装月饼售价也多在200元至400元间,400元以上的月饼寥寥无几。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今年月饼厂商普遍走亲民路线,首先就体现在了月饼外包装上,“以往复杂的果盒、多层样式已经很少了,大多就是一个铁罐或者纸盒。”
除了外包装的显著变化,月饼馅料回归家常风格,也是今年月饼更加朴实亲民的重要体现。记者在市区各家超市走访后发现,往年主打奢华路线的鲍鱼、海参等名贵馅料月饼已经不多见,果仁、莲蓉、蛋黄、豆沙等传统馅料的月饼则重新占据主流地位,“说老实话,还是传统口味的月饼好吃,买名贵馅料的都是要送人的。”
街边摊点不规范
包装简单、价格平民化是市场回归理性的表现,但同时,街边零售摊点的散装月饼品质又如何呢?
在市区永安路菜场附近的一家糕点摊,记者看到,数十余种散装月饼完全裸露在室外,没有任何遮挡。其中,即使是有透明包装的样品月饼,包装上除了口味之外,也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对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成分等信息进行标注。而在店内,五六种纸质月饼包装盒堆放在一边,上面同样没有产品信息。
面对京口工商执法人员的问询,店主史师傅说不出进货点的名称和具体的生产日期,只是拿出一个广东酥饼的盒子辩称,这些月饼都是刚批发来的,票据还没有收到,生产日期等内容就以盒子上的为准。对此,工商执法人员责令其将月饼下架,整改后才可以再销售。
而在花山湾菜场外的一家月饼零售店,状况同样不尽如人意。工商执法人员检查发现,这家店的散装月饼虽然都有独立的包装,但包装上仅标注了产品的保质期和口味。店主告诉记者,月饼是自家作坊现做现卖的,12元/500克,很受周边居民的欢迎,“在包装环节疏忽了,没有印上生产日期,我们马上就送回去重新包装。”
“街边摊点卖的月饼虽然便宜,但风吹日晒的,卫生状况的确让人不放心。”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虽然街边摊点的卫生状况不好,但对于超市、商场中售卖的月饼质量,他们也持怀疑态度。对此,京口工商分局市场办副主任张建平表示,将加大执法力度。
此外,记者从市消协了解到,近期已经出现关于月饼质量的投诉,主要集中在生产日期 “早产”、过分包装等方面。(记者 李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