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强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事关全市发展大局的工作。今年2月,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大会上,市领导就质量强市工作作了总体部署。经过近半年的努力,正在致力于加快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步伐的镇江,在质量强市工作上,取得积极进展。
质量强市 发展大势提出的必然要求
质量问题,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关系可持续发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地区形象。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质量工作高度重视,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质量发展之路。
同样,我市也高度关注质量问题,并按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质量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质量强市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意见》和《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全面加强质量工作,提升质量总体水平。
从我市实际看,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是一项战略任务。市委明确了“质量指标保五争先”的发展目标,要求在努力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必须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提高质量和效益上。并明确提出:推进质量强市建设,要坚持以质取胜,充分发挥质量工作的战略性、基础性和保障性作用,以良好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各项指标在全省争先进位。
从要素瓶颈和推动产业升级角度看,随着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张,我市与他市一样也面临资源、能源、土地、环境等方面的瓶颈约束,面对宏观趋紧的大环境,全市经济、生态、社会转型的任务都非常艰巨。推进质量强市建设,不仅有利于建立完善适应我市产业发展需要的质量、标准体系,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企业和产品,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也有利于发挥质量技术的基础作用,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提高投入产出和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集约节约发展水平。质量的提高,说到底有利于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对质量安全问题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可以有效遏制和减少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更好地保障群众利益,使城市拥有更好的产品、更好的生态和更好的环境,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质量强市 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正是有了这些综合研判,我市明确了质量强市建设工作的总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创新驱动、固本强基和齐抓共管”的原则,进一步夯实质量基础,强化质量法治,严格质量监管,推动质量强市建设。
按照目标要求,到2015年,全市将要通过质量强市活动省级考核并争创全国先进单位,各辖市(区)全面开展质量强市(区)活动并达到省考核标准;到2020年,质量强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以此为目标,正致力于打造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镇江,明确了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大力推进技术标准工作;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核心,深入实施名牌发展战略;以维护群众利益为根本,切实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以提升服务水平为导向,积极抓好质量公共平台建设;以质量强市强业强企为重点,广泛开展质量振兴活动等质量强市建设工作内涵。作为质量工作的核心、质量强市建设的关键,我市技术标准工作将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为重点,完善各类标准体系。围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积极实施重大技术标准专项,引导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单位参与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争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主导权。围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引导支持企业加快先进技术的标准化步伐,促进传统产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加快农业标准化步伐,提升农产品质量和产业化水平。围绕推动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在现代服务业十大重点领域和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加快服务业标准的示范推广。同时,围绕推动节能减排,指导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耗对标、能效测试和能源计量数据应用等工作;进一步完善认证认可制度,推进环境和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名牌是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针对目前我市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还不多、品牌价值不高、竞争力不强的现状,我市将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加大名牌发展战略实施力度,力争通过名牌培育,年内新增江苏名牌产品15个,争创江苏区域名牌1个。实现这一目标,我市将实行“一企一策”,做好组织培训、包装申报、沟通协调等各项工作,确保实现争创目标。通过建立重点名牌产品培育发展库制度,完善逐级培育发展制度。对已有的名牌,我市也将强化保护法制化进程,支持名牌企业及时将科研成果、核心技术申请知识产权保护。通过鼓励支持名牌企业加快以品牌为纽带的资产重组和生产要素整合步伐等途径,建立多元化产权结构,充分发挥名牌企业的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引导中小型企业开展配套服务,带动技术升级和管理创新。
质量强市 提高生活品质的必然选择
质量安全,也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质量强市工作的开展,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提高市民生活品质。
为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市将进一步健全监管机制,完善许可、监督、执法等方面的程序和制度,将质量安全监管链条向前后两端延伸,形成“闭环”管理体系。加强源头监管,严把市场“入口”;健全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畅通市场“出口”。进一步加强重点监管,对重点产品、重点工程、重点市场、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监管手段、增加监管频次、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溯源能力。尤其要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严密的监管网络,切实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质量问题集中整治,严肃查处制假售假大案要案。进一步强化安全预警,建立企业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和产品伤害监测制度,完善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体系和应急处置预案,提升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努力把质量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想要保障质量安全,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抓好质量公共平台建设,这是促进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重要保障。为此,我市将充分发挥国家级和省级产品检验检测中心、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能源计量数据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机构的主体作用,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地方产业特色相匹配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围绕我市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六大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六大产业标准信息平台,及时跟踪、更新国内外技术法规和标准信息,为企业跟踪、学习、创新和开拓国内外市场提供技术支撑;依托政府部门、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加强对策研究,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提供支持。
与此同时,广泛开展质量振兴活动也是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抓手。今年起,我市将在开展质量振兴活动方面下工夫、求实效,使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成为区域、行业、企业的共同行动。发挥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健全行业性的质量问题防范、预警、处理和自律机制,推动行业质量提升和产业健康发展。(戴韵 杨亮 崔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