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专题新闻  >   热点专题

山水之间享受国际化都市生活

发布时间:2013-07-08 15:46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 梁和峰 实习生 张晓光

        20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市建成区,150万以上的城市常住人口……《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正式出台后,围绕“2020年镇江会怎样”的各种遐想,在官方和民间层面都广泛展开。其中城乡的现代化由于密切相关人民生活,尤其受到关注。

        那么,为全国提供示范的苏南现代化建设,到底要建成一个怎样的镇江?这其间又透出怎样的城乡发展理念?这是《规划》需要被解读的重点。

        市委研究室副主任许志民认为,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考量《规划》为镇江作出的总体城市定位。作为苏南地区未来10多年的发展蓝图,《规划》为苏南五市的现代化建设分别进行了谋篇布局,明确了各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其中对镇江的规划定位是:发挥产业基础较好、自然生态良好的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区域物流基地、技术研发基地、创意生活休闲中心,成为现代山水花园城市和旅游文化名城。

        许志民介绍,在过去几十年,对镇江这座城市进行总体规划定位,并非没有先例。如上世纪90年代,镇江的总体定位是“一座集港口、工贸、旅游于一体的新兴工贸、旅游城市”;后来又曾调整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三角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相对之前的这些定位,《规划》作出的定位,一方面“立意”更高,以前是立足长三角,现在是立足全国;另一方面定位也更科学、更准确,“用市主要领导的话讲,‘完整勾画了镇江科学发展的方向,具有高度的识别性,是迄今为止对镇江发展定位的最好概括’。”

        在具体建设任务方面,市发改委有关专家认为,《规划》谋定的苏南地区城乡现代化建设,可以概括为“三化”,即城市国际化、乡村特色化和城乡一体化。

        《规划》提出,苏南地区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城市群”,并明确了苏南城市群的两大板块——宁镇(扬)大都市区和苏锡常都市圈。这事实上对苏南地区的城市现代化建设,提出了国际化、都市化的要求。上述发改委专家分析,虽然国际化、都市化并无统一标准,但是对于镇江而言,相关要求其实就是要城市在规划、建设、管理等各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较高品质的居民生活,并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如何在国际化、都市化的背景下建设和管理城市,或者说,如何把国际化、都市化的元素注入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这对镇江来说是个新课题。许志民认为,当务之急首先是提升镇江既有规划水平,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三个层面,全面审视、完善、提升规划工作。同时,要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的层面,优化城市主体功能区,加强市县联动,推进组团整合发展。

        譬如,可以在东部加快镇江新区、扬中、丹阳“金三角”的产业对接,打造镇江的产业重心;在中部,主城区要加速南进,形成商贸、创新、创意发展中心带;在西部,润州的高新技术园区与句容共同形成生态提升区域,使镇江真正具备区域中心城市的影响力。

        镇江的乡村自然禀赋优越,建设江南特色乡村具备天然优势。乡村特色化就是要抓住国家城镇化战略实施的机遇,科学规划城镇体系,鼓励乡村的特色化发展,从特色化提升的角度打造镇江的美丽乡村。如可以利用茅山老区的生态和宗教文化、乡村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打响一批乡村特色旅游品牌,培育形成江苏最具特色的休闲乡村旅游集聚区。

        《规划》以专门章节对苏南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行理论探索和路径设计。对于镇江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许志民表示,我市既有的“三新”建设(新市镇、新园区、新社区建设),是创新举措的有效载体。如《规划》提出的深化和突破“五大改革”、推进“三集中”、实现“三置换”等,“三新”建设中都有实践探索。

        因此,下一步我市应以新一轮“三新”建设升级达标行动为抓手,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向乡村延伸,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解决好“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地往哪里转”等重要问题。力争让城乡居民住在山水花园之中,享受具有国际化品质的幸福生活。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费菲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