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专题新闻  >   本地专题

妈祖文化在镇江 曾经繁华“天妃庙”“天后宫”

发布时间:2013-07-08 14:25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前段时间,央视播出的电视剧《妈祖》真的很热,从里面各色妖精的真身,到剧中妈祖讲英文,都被网友拿来当谈资。妈祖从凡人到被上天赐封为海神,是历代海洋贸易者、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们共同信奉的神祇。妈祖信仰遍及世界各地,许多沿海地区均建有妈祖庙。镇江也曾有祭拜妈祖的天妃庙、天后宫,让我们沿着故迹,探寻镇江的妈祖文化。

     妈祖从神女一步步成为天妃、天后、圣母

   相传妈祖是宋代都巡检林愿的女儿,出生在福建莆田的湄洲屿,出生后一直都不啼哭,父母便给她取名林默娘。她少时聪颖,遇道人授予“玄微真法”。长大成人后,曾于古井中得到“天书”,从此通晓变化,治病救人,她经常为老百姓行医看病,在海上抢救遇险的渔民。

   《三教搜神大全》记载:林默娘有兄弟四人经商,往来海岛间。忽一日,默娘突然晕厥,父母以为她患了风疾,将她唤醒。默娘醒来说:“为何不让我保全兄弟啊。”父母不解其意。等到三个兄弟回来后,哭说飓风大作,巨浪接天,危急时,见一女子拉着船篷桅索而走,渡波涛如平地,但还有一个兄弟不幸遇难了。父母这才知道林默娘那天是出元神救兄弟,因为被喊醒来不及救那个兄弟。她一直为百姓做好事,北宋雍熙四年(987)农历九月初九,年仅28岁的林默娘羽化升天。这一天,湄洲岛上群众纷纷言看见林默娘乘长风驾祥云,翱翔于苍天皎日间,于是在岛上建庙纪念,尊为“妈祖”。从此以后,航海的人又言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渐地普遍供奉妈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顺利。

   关于林默娘护航的传说,随着海船的航行渐由湄洲湾扩展到沿海各地,信仰的人日益增多,到了宋徽宗年间,这类传说终于传到了朝堂之上:宣和五年,宋朝派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国,船队在海上遇到飓风。路允迪在风头浪尖之上仿佛看见桅杆上发出一道道红光,过后风浪顿息,转危为安。路允迪感到奇怪,便询问部下是什么神灵显圣相救,正好船上有一位保义郎李振,是莆田白塘人,平时信奉妈祖,就向路允迪报告说是湄洲神女搭救。路允迪深信不疑,还朝复命时就将途中奇遇上奏皇帝。宋徽宗就下诏为妈祖庙赐以“顺济”匾额。这是妈祖神迹第一次由民间传到官府,并得朝廷的确认、褒嘉。在后来的从元到清,各代皇帝共为妈祖加封22次,妈祖也从神女,一步步成为了天妃、天后、圣母。

    西津渡天妃庙是江苏最早的天后宫

   镇江始建的妈祖庙,和路允迪出使高丽国有着很大的关系。在这次出使高丽的人员中,有一位叫翁榴红的镇江人也在其中。在生死悠关的时刻,翁榴红听到船工们祈祷呼喊妈祖的声音,天气突然变化,风平浪静,他认为是妈祖护佑才得以安全。因为大难不死,回国后便在家附近建了座天妈祖庙。这座庙宇屡次灵验,到了南宋淳祐年间,他的重孙翁戴冀又把庙迁建到了西津渡的云台山东侧,称“天妃庙”或“灵惠妃庙”。

   翁戴冀还邀请当时的太学博士李丑父撰写了《灵惠妃庙记》,记中说:“妃为莆明神,庙于京江之湄,且十余年,迁于江口土山龙津之西侧。淳祐辛亥闰十月既望,越一日壬申经始。京口距莆三千里,祭不越望,山川犹然,况钟山川之奇,为人之神乎!”

   为什么要把天妃庙迁建到西津渡,李丑父写下了这么一段故事:原本建在江边的天妃庙,恰好是金山、焦山之间,江水滚滚,正是海神妈祖庙宇最佳的地点。突然有一天,翁戴冀心神不安,梦到天妃对他说,希望改迁一处地方。翁戴冀醒来后又惊又惧,不多久,传来江边水涨,天妃庙因为太靠近水边,所以坍塌了。于是赶紧在西津渡附近的云台山下迁建庙。这座天妃庙建造了7年之久,建成后规模很大,并配有献殿两重,东边是魁星祠,西边有龙王殿。

   西津渡的天妃庙是江苏最早的天后宫了,也是全国最早的天后宫之一。南京的天妃宫建于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回国后,西津渡的天妃庙要比之早170多年。

   因为长江的古代海口在镇江和扬州之间,镇江焦山以东松廖山一带,古时更有海门之称,西津渡一带更是商船来往最繁华的场所。镇江的老百姓在接受“天妃崇拜”后,也将“妈祖文化”和当地的文化生活融和起来。 

   在此过程中,历代镇江的妇女功不可没。天妃是一位女神,自然博得民间妇女的信赖。她们把求子、求财、祛病、祛灾等愿望皆寄托在天妃身上,尊称她为“天妃娘娘“,凡与自己生活切切相关的事情皆有求于天妃娘娘。在她们的心灵中,天妃一度是至高无上的主宰。她们还给天妃娘娘找来一系列各司其事的神灵作为下属,于是“子孙娘娘”、“癍疹娘娘”、“眼光娘娘”、“送生娘娘”、 “乳母娘娘”、“引母娘娘”等先后出现在天妃庙里,并被认定是为天妃分劳的化身。 

   每年新春期间,也是商船和渔民筹拜天妃保佑的时候,期间,天妃庙周边会自发组织灯会,渡口的渔船上都会挂起灯笼,西津渡一带的大街小巷、民宅商铺无不张灯结彩,火树银花,万人空巷,前后三天的逛灯、赏灯、射虎、猜灯谜民俗活动欢乐无尽。城内外的各路花会也在此出会献演,踩高跷、跑旱船、舞狮子,争奇斗巧,鼓乐喧天。这一天,妇女是要摸摸庙门的门钉,“钉”通“丁”,男子为丁,人丁兴旺,后继有人,期盼身心康泰。

   “天后宫题”记录了“天后娘娘坐海眼”的传说

   因为朝代更迭,西津渡的天妃庙屡遭兴毁。随着佛教文化和观音崇拜在西津渡的兴起,天妃庙慢慢迁移到城中。清康熙年间,在宝盖山麓的山巷底,建成了一座天后宫。

   天后宫在后来的战火中被毁,当年的规模现在已经没有人知晓了。山巷一代的老年人中,还流传着“天后娘娘坐海眼”的故事,说当年的天后宫,天后娘娘宝座地下是个海眼,谁也动她不得,一动海水就会淹没镇江城。这个传说可能与几千年前镇江曾经是海门的掌故有关吧。

如今我们来到山巷底的老巷中,还可以看到一口圆形井栏,青石质地,沿口呈红色,边沿为灰色的古井。古井的井栏非常漂亮,上镌刻楷书“天后宫题”四大字,井口沿有绳索磨损凹槽多道,至今仍为周边的居民使用着。它已经成为了镇江“妈祖文化”的历史见证。

镇江地区除了西津渡和山巷底外,在圌山东北麓的武桥有一个天后宫,在丹徒的上河边也有一个天后宫,是清道光年间官府修建,如今仅有一些遗迹留存了。(蔡庆来)

来源: 作者:蔡庆来  责任编辑:xjz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