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专题新闻  >   热点专题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系列解读之四

发布时间:2013-06-19 18:44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五市一张图考验区域一体化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系列解读之四

        自十八大明确提出“新四化”,新型城镇化一直引人注目。作为未来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之一,城市群也被赋予越来越多关注。日前,有消息称,正在制定的新一轮城镇规划中,全国将在既有10个城市群的基础上,再造10个城市群。

        然而,鉴于目前国内跨行政区的城市群合作协调机制仍很缺乏,轰轰烈烈的城市群发展战略,势必面临来自城市间统筹协调、一体化发展的挑战。《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下称《规划》)为苏南五市绘制了同一张发展蓝图,一方面它如何确保本地区的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又怎样为全国更多的城市群作示范?这无疑是巨大考验。

        市发改委发展规划处处长钱志俊透露,早在调研起草过程中,实现苏南五市统筹协调的一体化发展,就是《规划》的一条主线。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在苏南调研期间,牵头的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就多次强调,“五个地级市将来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实现错位发展和协调发展,实现综合的、组合的效应,这是规划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随后正式出台的《规划》,对于苏南五市的区域一体化发展也作出了统筹考虑。钱志俊介绍,譬如在产业的整体规划方面,《规划》明确要加强苏南地区产业集聚带的建设,提出了既覆盖各市、又突破行政区划的三大产业发展带:沿沪宁线产业带、沿江产业带和沿宁杭线产业带。

        城乡建设的一体化发展也有“顶层设计”。《规划》按照建设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城市群的要求,确定了宁镇(扬)大都市区和苏锡常都市圈的两大城市集群,同时又对苏南五市分别进行定位,旨在“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分工合理和城市错位发展格局,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

        宁镇(扬)大都市区和苏锡常都市圈,一个“大都市区”一个“都市圈”,不同提法背后有怎样的内涵差别?钱志俊认为,差别主要体现在同城化上。相对苏锡常三座城市形成都市圈,宁镇(扬)大都市区更强调同城化,整体布局的一体化程度更高。而宁镇扬同城化发展,此前已是江苏省内战略。

        苏南五市各有自己的产业基础,如何解决城市间产业的同质化竞争问题,是对《规划》的一大考验。

        在具体《规划》中,不同城市似乎也出现相同的产业定位,如苏州和常州都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苏州、镇江均发展电子信息、医疗器械设计,在南京、苏州、镇江皆建设数字出版园区等。对此钱志俊解释,《规划》在定位各座城市的产业时,大类产业可能有所重复,但在产业细分上各有侧重,“这恰恰是产业一体化的表现”。

        对于不同城市规划相同产业,市委研究室副主任许志民从产业发展规律的角度进行分析。他认为,产业同构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分工深化可以同时并存,不能等同于重复建设。虽然相近的产业结构使地区间的产业竞争激烈,但这并不意味着产业内没有分工和合作。不同城市完全可以围绕相同产业,进行产业链的分工和协作。

        《规划》对苏南五市的区域一体化提出了要求,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体化发展如何保证?这从《规划》的“支撑保障”中能找到答案。

        区域一体化强调不同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基础设施共建,《规划》对苏南五市在道路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上,都作出具体谋划。譬如《规划》提出,推进沿江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建设宁镇(扬)、镇江至禄口机场城际轨道,探索开展城际轨道交通网以省为主建设和运营管理,并加快苏南五市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衔接。

        上月中旬,《规划》的江苏省“实施意见”和“推进计划”正式出台,对苏南五市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如省“实施意见”提出,要“推动宁镇(扬)地区同城化发展,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对接、产业合作和公共事务协作管理,推进相邻城镇共建共享”。而根据省“推进计划”,宁镇(扬)、苏锡常的同城通勤系统、公共服务全面对接等区域一体化措施,已进入实际操作层面。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费菲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