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专题新闻  >   热点专题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系列解读之二

发布时间:2013-06-19 18:45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力起跑线 聚焦特色化”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系列解读之二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下称《规划》)出台后,有消息显示:这将是全国最后一个国家级的省内区域规划。既是国内首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规划,又是“最后一个”;既只统领一个省内地区,又属国家级,《规划》以其“空前绝后”的独特性,为相关解读提供了别样视角。

        市发改委发展规划处处长钱志俊认为,《规划》最大的特别之处在于:是立足苏南的区域规划,同时又为全国提供示范。先行性、先进性和示范性,使得《规划》远远超出了苏南的区域意义,事关全局。

        早在《规划》起草阶段,“站在苏南看全国”就是一条重要的编制主线。规划调研时,调研组曾和省市专家探讨《规划》要不要展望到2030年。国家发改委一位负责人表示,《规划》要为“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提供示范。如果只规划到2020年,那时全国才全面小康,苏南将难以引领示范其他地区“走第三步”。

        为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示范,《规划》的探索意义明显。就“总体要求”而言,《规划》提供的是“示范方向”,而非“标准蓝本”,如此提法更符合实物发展规律。

        钱志俊介绍,在“征求意见稿”中,《规划》曾对“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现代化”进行定义。但最终印发的定稿却删除了这一定义,而如此变化显然也更科学。“我们对于现代化的描述和定义,只能基于目前的理解。随着时间推移,现在的理解或许不尽正确。为此《规划》既确定了方向,又留下了探索的空间。”

        具有探索和示范意义的《规划》,战略高度也不同以往。此前,适用、指导苏南地区发展的,已有《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两个率先”等规划战略。前后规划之间有何异同?钱志俊说,《规划》制定时,已充分考虑到了不同规划间的传承对应关系,但较之其他规划,《规划》的定位和要求更高。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为例,该规划为长三角各城市进行大致定位,旨在统筹各城市错位发展,解决不同城市的产业同质化问题。“《规划》要解决的则不仅是经济问题,而是要建设全面的现代化,定位更高。”

        具体到“示范方向”,《规划》从经济、城乡、社会的现代化以及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五个方面,推动积极探索,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苏南实际,同时体现时代特征的现代化发展方向。

        譬如在经济现代化方面,《规划》提出要“立足科技创新,面向市场需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集聚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在城乡现代化方面,《规划》瞄准“促进城乡合理分工,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在社会现代化方面,则强调“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激发社会发展活力,传承和发扬优秀文化,建设诚信社会”。钱志俊分析,这些都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属于可以确定的前进方向。

        同样在“总体要求”部分,《规划》提出把苏南地区建成“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开放合作引领区、富裕文明宜居区”。

        市发改委有关专家认为,这种相对开放的提法,既避免了对现代化下定义,又大致勾勒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体系。

        除了确立方向,《规划》也制定了目标:到2020年,苏南基本实现区域现代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接近4万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5%,城镇化率达到75%。到2030年,则全面实现区域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成为经济发达、社会进步、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民主法治的现代化地区。

        对此,钱志俊解释,任何规划都会在现实基础上提出目标,明确的目标能引导人们思考如何实现目标,进而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围绕总体发展目标,《规划》还构建了详细完整的苏南地区现代化建设指标体系,并以专门篇章确定了实现目标的“支撑保障”。这使得整个《规划》的示范效应更加明显。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费菲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