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频道:每周一讲 | 七彩活动 | 习作天地 | 增华阁 | 采风图集 | 园丁心语 | 心灵热线 | 活动通知
您现在的位置: 小记者  >   习作天地
站内搜索:


品茶

发布时间:2009-02-25  来源:

 

 今天我突发奇想要泡茶喝。也许是父亲喜欢喝茶的缘故,也许是刚刚在杂志上看到一篇关于碧螺春的文章,再或许是寒冷的天气让我忆起那股袅袅升起的热气——总之,想喝茶,想好好地品味一下。

 我翻箱倒柜,终于在电视柜下找到了它们——在宜兴旅游时,带回来的一个紫砂壶和两个小巧玲珑的釉底紫砂小杯。我想,这紫砂壶泡出来的茶,与平时随便泡在玻璃杯中的茶,应该是两种不同的境界;今日我也要舍弃平日的“牛饮”,来学一学妙玉的清高和雅致。

 我用热水里三遍、外三遍地洗好壶,再注满开水烫一下;又从放杂物的小房间里,找来那个装茶叶的铁皮筒。这茶,是外婆自己种,自己采,自己炒的,虽说不是出自名山,却饱含着深深的情意。我用三个手指在筒中撮了一小撮,放入壶中,倒上刚烧好的开水——现在还不能喝,要让它泡一会儿。

 边泡茶,我边在想:喝茶,会不会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失传呢?现在是什么年代呀,那些新鲜果汁、营养牛奶、时尚咖啡、劲爆可乐……各种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功能饮料”,争相刺激着我们的味蕾。我们似乎不会有那份心思、那份情趣和那份闲暇去欣赏那略带苦涩的茶了,它是不是真的有点陈旧过时了?

 可这时,一股清香迎面飘来。我不禁深吸了一口气,真所谓“沁人心脾”呀!我不会繁杂花哨的茶艺,就老老实实地用手握住壶把,把茶缓缓注入碗形的小杯里。在杯底白釉的衬托下,茶亮着新绿,呈现出一个浓缩的春天。几片茶叶随茶水流动,起先还像小船儿一样,漂浮在水面上,随即摇摆着纤细的身体,慢慢滑入杯底。我用拇指和中指轻轻提起小杯,仔细端详。翠绿的茶水冒出淡淡的热气,在我的眼镜上结起一层薄雾,氤氲出镜花水月般的朦胧。水还很烫,便轻轻抿一小口。苦,但随即又有一种莫名的甘甜,带给我一种深深的回味和感悟……

 “茶”这个字,就像一棵树的主干,经过发展层层分枝,围绕着“茶”产生了一系列的名词。茶,不仅仅是一种提神的饮料,而且是一支渐渐壮大的队伍,一种永不磨灭的精神。

 关于茶的起源地和发源时间,可谓众说纷纭。大多认为它起源于中国,但也有人认为出自外国,因为在印度发现一棵野生茶树。有人认为饮茶从神农氏就已开始,有人则追溯到唐代陆羽著成《茶经》三卷之时。有人认为初作药饮,后来才单独饮茶。

 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其中包含各种关于茶叶的知识。陆羽对茶叶的喜爱,几乎到了“茶痴”的程度。据说陆羽从小无父母,由寺中长老抚养长大,但他对佛家的经卷毫无兴趣,几次要求下山。师父要求他煮碗好茶,才能放他下山。历经千辛万苦,陆羽终于将一碗苦丁茶献给了师父。茶有益,茶有大益。喝茶可以减肥,预防蛀牙,预防心血管疾病,还是治疗肠道疾病的良药。但常喝浓茶会引起钙质流失,所以饮茶也不能过度。

 中国的十大名茶赫赫有名。上好的茶叶加上优美的茶艺,能使人进入一种享受的境界。欣赏着茶艺,品味着茶的清幽淡远,令人不忍破坏这份宁静,小心翼翼地,惟恐惊扰了那缕茶香。

 编者评语:

 “品茶”这个题目,重点在“品”,难点也在“品”。我看过一些“品茶”的文章,往往着意营造一种淡远的意境,抒写一种宁静的心情,暗示一种朴素的哲理。但这种苦涩过后的微甜,浓烈过后的平淡,是必须从丰富的人生阅历中体会出来的。十来岁的孩子,喝茶的不多,品茶的就更少了。即有之,也是一种“模仿秀”而已。本文的前一半写得很不错,但一到真正要“品”,要“回味”、要“感悟”的时候,就没有多少话好说了。于是,后半部分就变成介绍茶知识的资料了,但结尾尚能挽回,再靠一下题,这是好的。其实,本文在第四小节曾提到几种在青年人当中流行的“劲爆饮料”,这里倒是隐含着一条思路的起点:如果作者能把茶的味道、功能和意境与上述饮料作一番对比思考,没准会写出些具体实在的感悟来,那个“品”字也就真正能引领全文了。

(作者:镇江新区大港中学七(10)班 魏沁怡         责任编辑:李斌
 

金山论坛】 【返回频道首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