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 “软肋”在于缺乏生活
第四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上海赛区日前传出信息,经过初评、复评,初高中共120篇特等奖作品脱颖而出,将报送大赛组委会,参加全国评审。参与复评的专家对今年的参赛作品给予较高评价,但评委们也指出部分学生作文缺乏生活的“软肋”。
这一赛事自去年9月启动以来,吸引了上海市近500所中学40余万学生参加。“一些优秀作文显示了小作者一定的文化底蕴和表达能力,表达形式也较为丰富,部分作文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较高的融合。”这是普陀区教育学院院长杨杰和静安区教育学院副院长张扬的共同感受。
但在阅卷过程中,评委们也发现了一些雷同、编造的情节,有些学生在构思作文时索性将电视剧中的情节搬了过来。一个学生在作文里写自己从小就喜欢吃巧克力豆,他的曾祖父每天都会给他买。但有一天曾祖父忘了这件事,他就很不高兴。曾祖父晚上冒着雨颤颤巍巍地出去买来巧克力豆,放在他的书桌上,但他仍在赌气,没再理睬老人。第二天放学回家,他发觉家里气氛不对,原来曾祖父已经去世了,这让他悔恨不已。金山区教师进修学院办公室主任顾晖辉认为,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这种夸张离奇的情节,反衬出学生生活的单调和贫乏,以及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缺乏深度,这与现在学生生活面狭窄有密切关系。学生们日常的活动场所大多局限于学校、家庭,为了让作文“出彩”,一些学生就把平时在电视中看到的虚拟生活情节作为自己的素材,但毕竟缺乏真实的体验,写出来的作文总让人感觉隔膜。他呼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体验、感悟真实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