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增华阁作文大赛如期举行,让寒冷的冬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从1988年到2008年,她已经走过了21年,正处于风华正茂的黄金时代。从最初的400名学生参赛到今天的4万多名学子参赛,她只用了21年。从镇江市区覆盖到三县一区,乃至于辐射到扬州、宿迁等五市,她逐步成为一个文化品牌。
翻阅参赛选手的作品,眼前呈现的是一张张洋溢着青春气息的脸,脑海中展现着动人的故事情节,心中激荡着坚强、感恩、时尚、大爱这些温暖人心的字眼。
参赛作品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现代中学生们鲜活的生活,感受到他们心中的所思所想、喜怒哀乐,感受着时代的脉搏,甚至能碰触到他们内心深处最柔软、最隐秘的部分,看到最真实的自我。
作文大赛的命题没有任何的审题障碍,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好写,有情可抒。《考考老师》让学生写得特别过瘾,师生位置的调换让他们感到特别新鲜,让我们看到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最好的诠释,也让老师深切地感受到必须学习,必须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和学生共同成长,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感恩》让学生把思维的触角伸向了日常的生活,他们回忆了给他们提供帮助的人:家长、老师、同学、陌生的路人,以及空气、阳光、水,给了我们丰富财富的大自然,都让他们体验到了感恩,懂得了感恩的内涵。《震不断的脊梁》把学生带到了5·12,带到了汶川,带到了那场爱的接力赛。人间有大爱,人间有真情,不管你来自何方,不管你是什么民族,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国,灾难凸显了我们民族的自强不息、顽强勇敢的民族精神。他们也看到了在平凡的生活中,面对着重重困难,在挣扎、奋斗着的劳动者,看到了他们百折不饶的顽强精神。《和声》让同学自然联想到了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展现的“和”字。想到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以“和”为贵,想到建设和谐社会的主题,想到人和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真的很惊叹他们对“和声”的理解。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不仅仅局限在音乐的范畴,推而广之到历史、社会、自然,显示了历史的厚重感、鲜明的时代感。《谈“上网”》,一看标题就可以确定是以议论为主的文体,很多同学都能说出自己对网络的理解,认为网络是把双刃剑,都能从自己切身的体验中谈到网络的利与弊。有的同学的构思令人拍案叫绝,以辩论会的形式,分正反方来结构全文,这不是很精巧吗?
读学生的文章,感觉自己也成为其中的一员,感觉自己也变得年轻,这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回想起在班上通知增华阁报名时,学生不是很踊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是学生对这个赛事不了解?不可能,每年一届啊。那是什么原因呢?根源可能在学生对“增华阁”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了解,或者说对镇江不了解。我认为我们语文老师可以对学生加强乡土文化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了解增华阁的历史,也可以利用春游、秋游的时机,带学生重点参观增华阁。了解放弃了继承皇位、隐居南山、聪慧好学、潜心读书的萧统;了解招纳天下贤才名士、邀约饱学之人,共同完成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的萧统;了解虚心治学、礼贤下士、尊重知识和人才的萧统;了解心怀百姓、体恤民情的萧统。他严谨治学、礼贤下士的态度,弃名誉地位而不顾、心怀百姓的平民意识对今天的学生——明天的建设者又有着怎样的启示和思考呢?我想如果每个学生都能懂一点镇江悠久的历史、懂一点传统的文化,懂得以“增华阁”命名的来历,相信他们都能增强身为镇江人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这对于提高镇江市民的整体素质可以说是非常有益、有效的。
镇江从来就不缺少文化的滋养,古城到处都有历史的遗迹。镇江日报社和镇江市少年宫早在二十一年前就着手开发镇江的文化,推介镇江的知名度,打造了“增华阁”作文大赛这张名片。纵观省内,没有哪一个省有我们镇江这张名片。早在两年前,就邀请过双子城——扬州的爱好写作的青少年参加增华阁作文大赛,2008年更是邀请了省内四市的嘉宾参加了这一盛事。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邀请到更多的写作爱好者参加到增华阁作文大赛中来。“增华阁”作文大赛会因镇江而名扬天下,镇江也会因“增华阁”作文大赛而绽放耀眼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