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频道:每周一讲 | 七彩活动 | 习作天地 | 增华阁 | 采风图集 | 园丁心语 | 心灵热线 | 活动通知
您现在的位置: 小记者  >   习作天地
站内搜索:


从石臼到农机

发布时间:2008-12-29  来源:京江晚报

    指导老师 孔荣平

  

  在我老家的一间空房里,至今仍保存着一个石臼。本来我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只知道它是爷爷刚成家时,请石匠在10公里以外的山沟里特意打造的。

  后来我才知道这石臼是专门用来舂米的。过去,石臼曾经是农民加工稻谷的一种工具。用石臼舂米工序很简单,但劳动强度很大。稻谷在石臼里要舂三次,每舂一次后,要将米从石臼里掏出来,用筛子和簸箕将米壳去掉,最后再用风车吹去剩余的碎米壳,才能做饭吃。石臼一次只能舂五斤稻谷,一臼稻谷要舂两个多小时。

  那时,有一个石臼就算家境不错的了。爷爷说,这个石臼他们使用的次数并不很多,主要是在过年或者家里来了贵客才用它。那时我们村10多户人家,只有我家有石臼,所以每逢过年,就有人来我家加工大米,家里像办喜事一样热闹。

  老家两面环山,地势较低,一条小溪从村中流过,适合种稻。我家有五分地,年景好的时候,可收割300多斤稻谷,舂成大米也就200来斤。所以在那时,吃上一顿大米饭是很奢侈的事,平时的主食是玉米、土豆和红薯。

  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人在村里办起了粮食加工厂。有了专门加工大米的机器,我家的石臼就用得更少了,周边的人家也不到我家来舂米了。逢年过节,奶奶便将稻谷用背篓背到加工厂去加工,加工出来的大米不仅比石臼舂出来的米白,而且颗粒更大,吃起来更香。

  到了1991年,爸爸花700多元买了一套家用的加工大米机,从此我们就又可以在家里加工大米了。至此,我家的石臼就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爸爸将石臼放进一间空房,再也没动过它。此时,吃大米也不再稀罕,一年到头家家大部分时间都吃大米,我家的五分地当然也不能满足全年的需要,每年要买500多斤米。

  现在,我们村的稻田大多改成了旱地,我家那五分地也送给别人种了。家里所吃的大米都是买,玉米、土豆和红薯大多用于猪饲料了。用石臼舂米,吃大米稀罕的日子已经成为遥远的记忆。尤其是近30年来,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作者:开发区中心校五(2)班 李智兰         责任编辑:
 

金山论坛】 【返回频道首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