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最近,在市关工委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专题征文活动中,广大青少年学生和本报小记者认真向前辈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了思想,增长了知识,写出不少好文章。为促进学习交流,本版将陆续选发部分获奖作品。“命题作文比赛”将同时进行,欢迎踊跃来稿。
祖屋里有两只桶,久置不用了。奶奶告诉我,那是早年家里用来担水的桶。
水桶是木质,依稀可辨原先漆成的朱红色。桶身有半米高,桶腰由铅丝箍紧,边沿对称地安有一对中间掏成圆形的“耳朵”。奶奶说,那是用来扣担绳的。由于久置不用,桶身斑斑驳驳,仿佛一位老者,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在那物质短缺的年代里,人们不知自来水为何物。村子中央打了一口井,井水甘醇,清凉怡人,一村人的饮用就全靠这口井了。
清晨,鸟儿啁啾,太阳初升,依稀的薄雾飘荡在村子里,仿佛柔滑的奶,传递着秋的凉意。爷爷挑两只水桶,一路与碰到的人打招呼。走到井边,摇动辘轳,井水哗哗流满水桶,映着清晨的阳光,水花在木桶中欢跳着,一圈圈荡漾开来。爷爷扣好担绳,弯下腰,“嗨”地一使劲,两只水桶就在爷爷的脚步声中回家去了。
青青的石板路,一块块,映着青青的苔痕。间或,水桶里洒下一串水珠,湿润了那条青青的石板路……那是20多年前的事了。
一年又一年。春风绿了江南。当自来水哗哗地流进千家万户的时候,水桶便悄悄地隐退到了幕后。它在老屋的墙角一隅,常常回忆起那条青青的石板路。
爷爷呢?也早已白发苍苍了。他有时还会去拍拍水桶,亲热地叫一声“老伙计”,而后就乐呵呵地笑了。
当我端起一杯纯净水的时候,太阳正好射进屋里,穿过澄净的玻璃杯,映出一道彩虹。是的,现在的生活是多彩的,爷爷是该笑啊!爷爷的水桶是该安享晚年了。
指导老师 王柳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