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频道:每周一讲 | 七彩活动 | 习作天地 | 增华阁 | 采风图集 | 园丁心语 | 心灵热线 | 活动通知
您现在的位置: 小记者  >   园丁心语
站内搜索:


关爱“独生子女”中学生成长

发布时间:2008-11-17  来源:镇江日报

更好地关爱“独生子女”中学生的成长

   据统计,近10年来我国中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逐年递增,目前已达92.3%,独生子女具有怎样的生理、心理特征呢?本人根据近年来的教学和观察,发现独生子女中学生有着如下特点:身体健康,智力发展正常,多数优于非独生子女。有较强的求新意识和反叛意识,不愿意循规蹈矩。有较强的好胜心和荣誉感。乐于并善于接受新观念、新事物。同时,这些中学生存在着心理承受能力不强,较易产生情绪波动;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不善于配合他人的工作;责任感不强,当遇到较繁重的学习任务时,往往不能集中精力,而采取逃避的策略;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不足,依赖性较强等“弱点”。

  针对当前中学生的上述心理特征和存在问题,教师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才能发挥中学生的优点,以弥补中学生的不足。

  首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强课堂吸引力。实践证明,凡是知识丰富、论理严谨、生动活泼的课堂,不论对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产生极大的吸引力,直接影响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成绩及身心健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这样才能增进师生交流,使学生对学校教育由吸引到信任,由信任到信服。

  其次,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外活动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是进行素质教育的良好方式,也是学生情感宣泄、精力释放的有效途径。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不但学习了知识,提高了体能,而且增长了才干,陶冶了情操,丰富了社会经验,同时也能有效地缓解精神压力。

  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闲暇时间,开展诸如演讲比赛、英语角、模拟法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也可以引导学生组织一些兴趣小组、文艺社团或体育俱乐部之类的学生团队,让学生在团队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培养学生对校园生活的信心和兴趣。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对青少年的教育,应以正面引导、鼓励等积极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为主。因此,必须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培养学生对校园生活的信心和兴趣。教师要随时准备、乐于并善于发现学生的种种优点和点点进步,且及时地以表扬、奖励等方式鼓励和促进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还要加强爱心教育,提高学生的情商。多进行一些如孝心教育,让学生明白父母的钱来之不易。尊师教育,让学生知道教师是他们的学习伙伴和引领者,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是艰苦的劳动。友情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彼此间的友谊,同学之间不仅是竞争关系,更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共存关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针对当前中学生的耐挫能力较差,老师在平时的教育中要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作者: □镇江新区大港中学 贾建红         责任编辑:
 

金山论坛】 【返回频道首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