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频道:每周一讲 | 七彩活动 | 习作天地 | 增华阁 | 采风图集 | 园丁心语 | 心灵热线 | 活动通知
您现在的位置: 小记者  >   采风图集
站内搜索:


风起芦苇荡 心动沙家浜

发布时间:2008-09-22  来源:京江晚报

风起芦苇荡 心动沙家浜
——桃园小学小记者沙家浜采风

  合影
 

       穿行在芦苇荡

 

    不朽的青松


    桃园小学五(2)班 林芙竹
    指导老师 唐君



  在沙家浜革命纪念馆,我看到了18棵青松,那青松苍劲挺拔,让我们感受到一股不屈不挠的精神。我很好奇,为什么要在院落里种下18棵青松呢?听了导游的讲解,我恍然大悟:原来,新四军某部和敌人迂回作战,一度撤离常熟一带,留下了18个伤病员。以指导员郭建光为首的伤病员,由地下党阿庆嫂负责,安置在沙家浜的革命群众家休养。他们和群众生活战斗在一起,军民结下了鱼水深情。日寇疯狂扫荡,反动武装“忠义救国军”的头子胡传魁、刁德一假抗日、真反共,他们秉承日寇旨意,千方百计想搜捕我伤病员。郭建光率领18名伤病员,在消息隔绝、粮缺弹尽的艰难困苦环境中,排除万难,坚持待命,力争主动,屹立如暴风雨里的青松。

  这不由让我想起了我们学校教唱的京剧:“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屹然挺立傲苍穹,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千个雷霆也难轰。烈日喷炎晒不死,严寒冰雪郁郁葱葱。那青松逢灾受难,经磨历劫,伤痕累累,斑迹重重,更显得枝如铁干如铜,蓬勃旺盛,倔强峥嵘,崇高品德人称颂,俺18个伤病员,要成为18棵青松……”看着这18棵青松,我的耳边似乎回荡着那铿锵有力的唱腔,眼前似乎看到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与敌人周旋,坚持革命的情景。

  此刻,我明白了,老师组织我们沙家浜一行的目的,是要对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我们学习他们那种不屈不挠的



    春来茶馆前演阿庆嫂

 
   桃园小学五(2)班 杨琳慧

    指导老师 唐君




  我是桃园小学的一名学生,平时非常喜欢京剧,是校京剧团的成员,跟着潘老师学了许多剧目,也演了一些角色,如《四郎探母》中的铁镜公主,《贵妃醉酒》中的杨玉环,《沙家浜》中的阿庆嫂……其中阿庆嫂这个角色以其聪明机智、果敢坚强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深受鼓舞,她是我最喜欢的人物,我为自己能够有幸扮演这样的英雄人物而深感荣幸!

  更幸运的是今年“六一”,京江晚报的叔叔阿姨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参观沙家浜的活动。听到这个好消息,我真是激动万分,想着很快就可以看到阿庆嫂真正生活过的地方,我高兴得跳起来了。

  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我们参观了革命传统教育馆、沙家浜碑亭,看到了当年的八仙桌,听讲解老师讲述当年新四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我们又一次被深深地打动了,仿佛看到了当年阿庆嫂、郭建光英勇机智的光辉形象。

  终于来到了春来茶馆,我想到阿庆嫂当年就是在这里与刁德一斗智斗勇,心中真是感慨万千。老师同学让我们表演一段,我也一改往日的羞涩,情不自禁地唱道:“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唱着唱着,仿佛回到了烽火连天的抗战年代,自己像变成了真正的阿庆嫂一样,很投入。老师和同学们为我送上了热烈的掌声。

  下午,我们乘着古香古色的画舫穿行在芦苇迷宫中,寻觅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芦苇荡中的故事,仿佛看到了革命战士在芦苇中穿梭的矫健身影。我沉醉在秀丽明媚的湖光山色之中,流连忘返。

  这真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放心吧,敬爱的老师,我会努力学习,做一个新时代的阿庆嫂。

 

 参观纪念馆

 桃园小学五(3)班 王伟伦

  指导老师 马慧娟



  沙家浜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沙家浜》、《金色年华》、《茉莉花》、《闪闪的红星》等多部影视作品都是在这里拍摄的,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沙家浜历史纪念馆。

  进了大门,就看到一个很大的广场,以“郭建光”、“阿庆嫂”等形象为主的大型雕塑屹立在广场中央,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新四军伤病员“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革命精神。再向前走,便看到七个苍劲有力的金字“革命历史纪念馆”。一进大门向西走,来到了第一个展厅——抗日馆,刚进去便看到几幅图片挂在墙上,每一张图片都有一段解说在下面。

  第二个展厅展现了人民解放军“沙家浜团”1998年抗洪救灾的情景:1998年11月,长江中下游一带下起了大暴雨,水位速增,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城市乡镇告急。“沙家浜团”去现场救灾,这个团的战士发扬“不怕死,不怕累”的精神,奋不顾身地同洪魔抗争,彰显了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

  第三个展厅展出了现代京剧和电视剧《沙家浜》的诞生过程。《沙家浜》里的春来茶馆在现实中确实存在,展厅里,仿照春来茶馆原貌保存着八仙桌、七星灶、铜壶等物件,在这里品茶,你可以尽情回忆当年阿庆嫂智斗敌伪的风采。

  这次沙家浜之行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课,真是不虚此行。

    国防园里显身手


    桃园小学五(4)班 杨月歆

    指导老师 问玉青




  国防园是沙家浜景区革命教育基地,今天,我们就在这儿一显身手。国防园里的训练器材很多,我迫不及待地跑向了最高的“蜘蛛网”。我两手抓紧绳子,很快就爬上了十几米高的制高点,望着下面的同学,得意洋洋地朝他们嚷道:“加油啊!小菜一碟,不费吹灰之力!”

  下了“蜘蛛网”,我兴致勃勃地跑去过“铁索桥”。这座桥是由五块高低不同的厚铁板组成的,桥底下是一条小河,河水哗哗地流淌着。我平生最怕水了,看着都害怕。在同学们的怂恿下,我抓住绳子试了试,摇摇晃晃的,吓得我慌忙闭上眼睛。耳边传来了同学的声音:“沙家浜的英雄们都不怕敌人的刀枪,这么一点困难就把你打倒啦?”是呀,英雄们的字典里没有“害怕”这个词,我要冲破自己的心魔!我鼓起勇气,小心地移动脚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走过了“铁索桥”。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要走了,但是我从今天的活动中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人面对困难时,只要你勇敢面对,你就一定能成功!”

 

  客串刁德一


    桃园小学五(1)班 刘逸凡

  指导老师 蒋厚祥



  我们一到沙家浜风景区,就远远地看见“芦荡火种”四个大字,还看到沿途有许多雕塑,上面重现了新四军战士英勇战斗的场面。

  沙家浜纪念馆气势雄伟,里面陈列着新四军战士穿过的草鞋、戴过的皮带、吃过的野菜标本,还有他们打敌人用过的武器——手枪、步枪、生锈的机关枪,甚至还有打游击战用过的弹弓。听着老师的解说,我们对新四军战士充满敬意。是啊,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在春来茶馆,因为我们桃园小学是京剧特色学校,老师让我们为游客们表演学校的保留节目《沙家浜·智斗》片段。原先选好了的主角有一位没来,老师看见我买了顶礼帽,就让我客串刁德一,但是我没看过台词,怎么演呢?这时,老师过来了,他为了让我演得更像,便拿了一支香烟给我,让我假装叼在嘴上摆个造型,我只好硬着头皮接受了任务。演出时照相机在不停闪烁,我很紧张,但演过后内心充满了激动和喜悦。

  刁德一是个怎样的人呢?我带着疑问在纪念馆里找到了刁德一的资料。

  草包司令胡传魁和阴险的刁德一的原型其实是一个人,叫胡肇汉。胡肇汉有着刁德一的毒辣心肠和长相,是一个身材矮小、目如鹰隼、阴险刁钻的杀人魔王。他是湖南岳阳人,兵痞出身,1926年担任国民党保安特务团团长。1939年春,新四军东进江南,袭击虹桥机场日军,炸毁鬼子飞机,声威大振。胡肇汉脚踩两只船,连忙与新四军联合。1940年春,阳澄湖地区的抗日斗争形势十分严峻,胡肇汉发生动摇,他在投靠国民党军的同时,又与汪伪政权搞得火热,并与日寇达成默契,一同袭击我新四军后方医院。这时的胡肇汉已堕落成为与人民为敌的土匪。1950年,苏南苏州行政区人民法院判处胡肇汉死刑。

  通过参观,我深有感触,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光荣的历史。英雄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和平环境,同学们,让我们好好学习,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吧!

 

  见到“郭建光”原型


    桃园小学五(2)班 魏泽著

  指导老师 唐君




  6月1日,我们京江晚报小记者来到阳澄湖畔的沙家浜,开展了一次充满情趣的红色之旅。这次旅行,让我明白了有关京剧《沙家浜》的许多知识,使我对沙家浜有了更多亲身感受。其中最有收获的是我看到了《沙家浜》中英雄人物——郭建光原型的介绍和照片,了解了《沙家浜》创作的来龙去脉。

  在京剧《沙家浜》中,郭建光是新四军的一名指导员。1939年,新四军大部队转移时,将郭建光等18名伤病员留在阳澄湖畔的沙家浜。新四军伤员们与阿庆嫂一起,在当地群众的掩护和支持下,利用芦苇荡,与胡传魁、刁德一率领的“忠义救国军”进行周旋和斗争。经过艰苦卓绝的斗智斗勇,伤员们终于养好伤病,重新踏上了抗日战争的前线。

  郭建光生活中的原型其实是夏光等三位新四军战士的组合,编剧在夏光等三人的名字中各取一字,就成了我们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郭建光。郭建光身上体现了夏光等新四军战士的共同特点和性格——勇敢机智、临危不惧。

  作为郭建光原型之一的夏光就是这样一位传奇人物。抗战爆发后,叶飞率领的“江南抗日义勇军”与日本侵略军巧妙周旋,在阳澄湖一带留下了一批革命火种,即后来的“36个伤病员”,夏光就是其中一位。后来夏光以这批伤病员为骨干,组建了“江抗东路司令部”,并任司令,重新燃起了抗日斗争的火焰。在这之后,夏光率领这支队伍屡建奇功,为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通过对郭建光原型的了解,我对郭建光这个英雄人物更感亲切和敬佩,也切身体会到抗日战争的残酷和艰辛。我会永远铭记这些为我们创造了幸福生活的前辈们,并将《沙家浜》中新四军战士英勇顽强的精神努力发扬下去!

 

  船游芦苇荡


    桃园小学五(2)班 裴苑涔

  指导老师 唐君



  汽车开了两个多小时,就到了沙家浜。我们乘坐龙舟,在阳澄湖上观赏美丽的芦苇风光。

  阳澄湖的芦苇荡真是名不虚传,碧绿碧绿的芦苇一大片一大片的,一望无际,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在这壮观的芦苇荡中,我们的船显得那么渺小。

  普普通通的芦苇,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它的全身都是财富。它开不出美丽的花朵,但它勇敢地抗击严寒。这让我想起了阿庆嫂……

  那时候,胡传魁为了躲避日军的追捕,被阿庆嫂藏进了水缸里,才得以保全性命。郭建光带领着新四军战士藏在芦苇荡里,与日军展开了战斗,而阿庆嫂利用她对胡传魁的救命之恩,以春来茶馆为据点,为新四军送情报,并且巧妙地掩护新四军安全撤离了芦苇荡。在这些斗争中,新四军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京剧《沙家浜》中的经典片段《智斗》就是描写这段故事的。

  听着《智斗》,想着阿庆嫂,看着芦苇荡,我们仿佛也身处那个年代,没有这些革命先辈的斗争,我们怎么能过上现在的幸福生活呢?我们要学习他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         责任编辑:
 

金山论坛】 【返回频道首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