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我翻阅《少儿百科全书》时,看到了介绍榴莲的一段话:“榴莲果实近于球形,果长约25厘米,每个重三、四公斤,果皮黄绿色,长满锋利的木质刺,很像一只大刺猬。果肉嫩黄,香甜油腻,食后余香不绝。”余香不绝?我实在无法想象怎么能用如此美好的词语来形容榴莲。听人说,榴莲很臭,它还能“香甜油腻”?我决定亲口尝一尝。
第二天,外婆带我去大润发超市。我见有散装的榴莲果实卖,便左挑右拣地选了一盘。外婆厌恶地说:“这榴莲会把家里弄得臭烘烘的,你买回去,如果不吃,可没人帮你吃啊!”而我望着手中的榴莲,想象着它的味道,恨不得马上就尝它一口。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撕开保鲜膜,用小勺挖了一块,放进嘴里,果然是甜的,虽然不像蜂蜜那样醇香甘甜,似乎还伴随着一丁点儿苦味,但肉质厚实,吃起来口感像香蕉,吃完后嘴里确实还感觉到丝丝的甜香。我让外婆也尝尝,她少少地抿了一口后,竟然又挖了一勺,还连声说:“好吃,好吃!”
读书让我获取知识,实践让我品尝佳果。毛主席曾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亲口尝一尝。”读榴莲,尝榴莲,使我通过实践得到了真切的体验。
编者评语:说起榴莲,你读到的是“科学”的介绍,我现在来作一点“文学”的介绍。据说南洋的水果有这样两个特点,既大且丑,而这榴莲更要加上第三条,就是臭;但它却被称为“果中之王”,是当地水果中的珍品。所以,有些老华侨就说:“要久留南洋,非学会吃榴莲不可。”而且,看来这榴莲的名字还是咱中国人起的:“榴莲”,即“留连”、“流连”、“留恋”也,华侨们因为爱吃榴莲,所以就“流连忘返”了。
也许安迪会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也是看书呀!我看的是许杰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榴槤(即“榴莲”)》。讲到这里,我顺便向王安迪推荐一本书,书名是《中国现代文学名作三百篇》,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精装45元一本。中国有句老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我现在翻出一句新话:你如果把这本《三百篇》好好读懂,也可以打下一个不错的现代文学底子了。45元并不算太贵,如果你买一个大榴莲,差不多也要这么多钱了。
还有,毛主席关于梨子的那段话原文如下:“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语出《实践论》)
(编辑:于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