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频道:每周一讲 | 七彩活动 | 习作天地 | 增华阁 | 采风图集 | 园丁心语 | 心灵热线 | 活动通知
您现在的位置: 小记者  >   每周一讲
站内搜索:


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发布时间:2007-09-10  来源:


  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读“记”,指今河北一带。“剑外”指“剑阁之外”,即四川。)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读“环”,动词。)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在湖北)向洛阳(在河南)。

  

  今译

  在四川,忽然听到官军已经彻底消灭叛军,失地完全收复的消息。一时间,我禁不住悲喜交加,涕泗横流,泪水洒满了衣衫。回头看看妻子儿女,他们早已是笑逐颜开,眉飞色舞了。这才想起,我还看什么书啊!赶快把这些诗书收起来,让我们尽情欢庆吧!我这个满头白发的老头子,也不禁大声唱起歌来。啊,拿酒来,我今天要一醉方休!在这鸟语花香的春天,我要带着妻子儿女一起,回到我那魂牵梦绕的家乡去。且让我来想想行程: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顺流而下直达襄阳,然后就从襄阳直奔洛阳……啊,真所谓归心似箭,我是一刻也坐不住了。

  

  讲解

  公元762年冬天,唐军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到了763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余部将相继投降,唐军的胜利大局已定。此时还在四川的杜甫听到这个喜讯,立即以饱含激情的笔墨,酣畅淋漓地写下了这首诗。有人认为,这是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

  此诗开头,直如春雷乍响,霎时间喜泪滂沱,郁积已久的情感猛然间释放出来,一发而不可收拾。当时的杜甫已经是52岁的老人,却哭得像个孩子似的。想想看,八年颠沛流离、感到恨别的苦日子终于结束,战乱已平息,国家将重建,我们这位一生忧国忧民的诗人,又怎能不喜极而泣呢!

  如果说“喜极而泣”是诗人情感洪流的第一个浪头,那么第二个浪头就是“漫卷诗书”,处在极其兴奋状态下的诗人,已经失去了平时的斯文儒雅,也不见了素来的深沉忧郁,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已经“喜欲狂”了。

  第三个浪头是“白首放歌”,诗人的感情洪流还在继续奔涌向前。老年人难得“放歌”,杜甫则不但“放歌”,还要“纵酒”,他既要为官军的胜利痛饮,又要为自己的“还乡”畅饮。所谓“青春作伴”,不仅包含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喜悦,也使人觉得诗人仿佛一下子年轻了10岁,对生活又燃起了火一般的热情。

  以上三个高潮都是对眼前景、当时情的实写,而第四个浪头则在想象中提前到来了:诗人情感的洪流已经与长江的波涛交融在一起,诗人的灵魂早已借形象思维之力,“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了。

  这真是一首典型的“为情造文”的好诗。全诗都是白描式的写实,又有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而诗的语言则在朴素中实现了高度的精确自然。这又的的确确是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所谓“快”者,乃“欢快”、“痛快”、“特快”之谓也。为什么我要说“特快”呢?因为我觉得,杜甫的这首诗决不会是“苦吟”之作,很可能是“一挥而就”之作,诗人的情感犹如火山爆发,焉能不快!而诗人的文字功力也已炉火纯青,焉能不快!

 

 

 

 

 

(编辑:张群)

(作者:         责任编辑:
 

金山论坛】 【返回频道首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