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读“主”:水中小块陆地。)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今译
风这样急,天这样高,猿猴的叫声是如此悲哀;水这样清,沙这样白,鸟儿飞去又飞回。那无边无际的树林里,落叶萧萧飘落;那无穷无尽的长江水,浪涛滚滚而来。在这悲凉的秋天,我离家万里,何时才能回到故乡?在这思亲的节日,我拖着病体,独自一人缓步登台。生活真是太艰难了,痛苦和烦恼使我的白发一天比一天多,再加上病体潦倒,最近竟连一杯苦酒也不能喝了。
讲解
此诗写于公元767年,当时杜甫在长江之滨的夔(读“葵”)州。在重阳节这一天,杜甫一个人去登高,所见之景满目凄凉,所发之情更显悲伤,但是在这凄凉悲伤的抒怀之中,又充满了慷慨豪迈的气概。一般认为,这首《登高》代表了杜诗的最高水平。有人说它是杜甫诗中的“七言律诗第一”,有人更说它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此诗的前四句写景,都是登高所见。第一句写秋天之“高”,然而“气不爽”,狂风中传来猿猴的哀鸣;第二句写秋水之“清”,然而“心不静”,鸟儿在徘徊中感受着寒意;第三句怅秋景之“寥廓”,古人说“一叶落而惊秋”,何况其“萧萧”而下呢;第四句悲秋意之“浓重”,古人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何况其一江秋水“滚滚来”呢!第一句写高处景,第二句写低处景,第三句主要写横向的望不到边,第四句主要写纵向的看不到头。杜甫此诗的写景,气象是何等地阔大;杜甫此诗的抒情,心胸又何等地宽广。这就决不是那种个人恩怨、鸡虫得失的小家子气了!
前四句虽为写景,其实已融情入景,不仅是“眼中景”,而且是“心中景”了。到五六两句,才挑明说白,直抒其胸臆。这两句诗可以说是全诗的脊梁骨,其中的“悲”字又成为“诗眼”观照全篇,意蕴极为丰富。有人分析,这两句诗十四个字,就包含了九层“悲”的含义:“作客”即在外漂泊,不能安居,此其一;“常”即经常如此,此其二;时值深“秋”,一片萧瑟,此其三;地则偏远,离家“万里”,此其四;人生不过“百年”,吾今老矣,此其五;又有“病”,此其六;而且“多”病,此其七;今日重阳登高,尤觉凄凉,此其八;何况又是一人“独”登,岂不更加伤悲,此其九也!区区十四个字,用字极简,组合极佳,堪称修辞之典范!
读到最后两句,感到诗人的气力忽然用尽了,气势也顿时消减了不少。是不是诗人的才力不济了呢?非也!此处以“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正是诗人忽然感到心灰意冷的生动表现。
(编辑:于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