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频道:每周一讲 | 七彩活动 | 习作天地 | 增华阁 | 采风图集 | 园丁心语 | 心灵热线 | 活动通知
您现在的位置: 小记者  >   每周一讲
站内搜索:


杜甫的《望岳》

发布时间:2007-08-21  来源:京江晚报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了”读第三声,动词。)。造化钟神秀,阴阳隔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读“字”)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今译

  啊,泰山,我该怎样来形容你呢?从齐到鲁,这一片莽莽苍苍,简直看不到尽头。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和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了;山北昏暗,山南明亮,分割得清清楚楚。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抑郁之情荡涤殆尽,心胸为之大开;凝神远望,目送归鸟入山,追踪那渐小渐远的身影,几乎把眼角都睁裂了。我一定要登上这泰山的最高峰,到那时纵目四望,群山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

  

  讲解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青年时代曾漫游吴越齐鲁。35岁到长安求仕,历时十年,很不得志。安史之乱中,过了一段流亡生活,处境更加窘困。后来做过唐肃宗的左拾遗。48岁入蜀,在成都建草堂。57岁出川,在湖北、湖南一带漂泊,59岁病死湘江途中。杜甫的诗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社会生活,艺术水平很高,人称“诗史”。杜甫与李白是好朋友,他们的诗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李白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称“诗仙”;杜甫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称“诗圣”。

  《望岳》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写于他20几岁开始漫游天下之时,充分反映了青年杜甫那种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题为“望岳”,而诗中无一“望”字,但又句句与“望”有关。“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资格最老,故尊称为“岱宗”,“宗”就是“祖”的意思。“夫”是个虚词,用在诗中可不是为了凑字数,它很生动地表达出一种赞叹语气的延伸,非常传神。第二句也极有特色,春秋时代泰山北为齐国,泰山南为鲁国,泰山那莽莽苍苍一望无际的青色,从齐到鲁都看不尽啊。最后一个动词“了”字,把全句都写活了。“造化”就是大自然。山北为“阴”,山南为“阳”,“昏晓”写天色,这里用一个动词“隔”,与上一句的“钟”相对应,含义更加清晰。“生层云”与“入归鸟”不仅对得好,而且暗示出天色已近黄昏。最后两句从《孟子》中“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句话演化而来,用作此诗结尾,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提升了作品的格调,简直是画龙点睛之笔。

  有人说,因为杜甫体弱多病,所以只“望岳”,不登山,此话实在是笑谈。杜甫体弱多病是晚年的事,此时正当年轻力壮、心高气盛,又何至于连一泰山都不敢登、不能登呢!多年后,杜甫曾在另一首诗中回忆道:“昔我游山东,忆戏东岳阳。穷秋立日观,矫首望八荒。”(这四句诗请同学们自己解释一下),这就证明,杜甫不仅登上了泰山,而且可能曾在山上观日出。其实,许多人登泰山都是下午上山,夜宿天街,第二天凌晨观日出,杜甫多半也是如此吧!郑文

  “读古诗有奖大赛”9月10日刊出赛题,有关大赛详情,请参看7月30号《小记者》B3版。

 

 

 

(编辑:于蕾)
 

(作者:         责任编辑:
 

金山论坛】 【返回频道首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