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频道:每周一讲 | 七彩活动 | 习作天地 | 增华阁 | 采风图集 | 园丁心语 | 心灵热线 | 活动通知
您现在的位置: 小记者  >   每周一讲
站内搜索:


最悲惨的回乡
——读《十五从军征》

发布时间:2007-02-05  来源:


  原文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读“肿”)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读“至”)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读“冲”)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读“耕”)。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读“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今译

  我15岁就从军打仗去了,到80岁才终于能够回到老家。路上碰到一个同乡,我就问他:“我家里都还有谁呀?”他说:“你朝那边看,远远的那儿就是你的家,就是那长着许多松柏,坟墓一座连着一座的地方。”

  

  到了老家一看,兔子从狗洞里钻进去了,野鸡从梁上飞出去了,庭院里竟然生出了野谷子,水井边长满了野生的葵菜。我把野谷子采集起来做点饭,再用野葵菜做点汤,饭菜一会儿工夫就做好了,可是我给谁吃呢!迷茫中我走出门外向东张望,心中万分悲痛,不禁潸然泪下。

  讲解

  这是一首乐府诗。“乐(读‘月’)府”是汉代设置的主管音乐的官府,职责是采诗配乐,用于演唱。后人把乐府所唱的诗称为“乐府诗”。“乐府诗”多半来自民间,语言通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像这首《十五从军征》,就感人地描述了长期战乱带给人民的痛苦。

  把原文对照着翻译看,再查查字典,我想同学们可以把这首诗的每个字都弄懂。比较难懂的是最后的“东向望”,为什么这位老人要向东望呢?有人说,古人把“东”作为“主位”,把“西”作为“客位”,所以请客叫“作东”,“东道”就是“作东请客”,请客者就叫“东道主”。所以,“向东望”也许是对死去的长辈亲人表示尊重和怀念。

  在我上中学的时候,老师曾经要求我们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现在我也请同学们写一篇,请用第一人称写。要特别注意的是:这是“改写”,而不是“翻译”,因此必须根据原文有所联想和发挥,把诗歌的比较浓缩简练,转变为散文的比较具体细腻,这样才能锻炼放开思路、体会诗意、适当发挥、深入描绘的能力。所以,作为一种练习,我宁愿同学们写长一点。

  那么,哪些地方可以想得更多一点呢?这要同学们自己来分析,但我可以提点建议:1、注意老人的年龄。被征当兵时是15岁,回来时是80岁,这位老人竟当了65年兵。这说明什么?他走时是何情景?这么多年他又如何度过?现在回来又是怎样的心情?他走后家里大概是怎样的情况?2、关于这位“乡里人”。不会是“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小孩子,应该是一位成人甚至老人,也有可能是小时的玩伴,由此,你可以分析一下他们见面、说话时的神态和表情。3、想象一下老人到家时的见闻以及做饭的过程。这一部分主要是描述,可以写得更具体细致一点。4、仔细分析这个“不知贻阿谁”。这一部分主要写老人的心情。做给自己吃,可做好了却吃不下去了;做给家人吃,可他们都在哪儿呢?死了的,坟在哪儿?如果还有活着的,他们又到哪里去了呢?5、还有一点请大家想想,这首诗写的仅仅是这位老人一人、一家的事吗?

  希望同学们动脑动笔,把文章写出来。我说过不要怕长,写得口罗唆一点,乱一点,都不要紧,主要是锻炼作文的“放开去”。写好了寄给小记者工作部,我们将选登几篇。

(作者:         责任编辑:
 

金山论坛】 【返回频道首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