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频道:每周一讲 | 七彩活动 | 习作天地 | 增华阁 | 采风图集 | 园丁心语 | 心灵热线 | 活动通知
您现在的位置: 小记者  >   每周一讲
站内搜索:


作文是个“细活”

发布时间:2006-09-25  来源:
      写作,实在是个“细活”,需要缜密的思考和细心的推敲,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因此,一般说来,写作也是个“慢活”,“慢工出细活”嘛。
      在整个的写作过程中,我们必须学会用相当的时间来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曹雪芹是怎样的一位天才啊,可他对自己呕心沥血写作的《红楼梦》也曾经“批阅十载,增删数次”,又何况我们一般人呢诗圣杜甫非常讲究文字的锤炼。他有一句诗写道:“新诗改罢自长吟”,说明他在修改上很下功夫。“改罢”是说他已经“改完”了,但还要自己吟诵着细细体会,看看是不是还要再作修改。这就是所谓“文章不厌百回改”的精神,这就是想写好文章不可缺少的“水磨”功夫。
      《国际歌》刚刚翻译过来的时候,曾有这样两句;“我们是世界的创造者,劳动的工农群众。”这样的表述,句法比较累赘,而且“劳动的”这个定语也是多余的。后来就改为“谁是世界的创造者﹖是我们劳动群众。”先设问,后判断,语气肯定有力,“劳动群众”比“工农群众”范围更广,含义就更加确切。但到最后定稿时,又进一步改成:“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为什么在“世界”前面还要加上“人类”呢﹖因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人类”本身也是劳动创造的。另外,把“谁是”改为“是谁”,则与下面的回答更加协调一致,唱起来更加顺口有力。
      鲁迅曾写过这样两句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但在初稿中,“忍看”是“眼看”,而“刀丛”是“刀边”。我们如果对照着仔细研究一下,大概可以对先生为什么要改能够有所体会吧“刀边”改“刀丛”,突出了白色恐怖的严重和作者的英勇无畏;“眼看”改“忍看”,则更加生动地表现了作者极度悲愤的心情。
      与鲁迅、杜甫他们相比,我们初步写出来的文章,毛病恐怕就更多了吧﹖不正确的地方、不准确的地方、不妥当的地方、不协调的地方,往往俯拾即是,不改行吗﹖有同学可能会说,那有老师改呀,不行,得自己学会改,因为自己改就必须动脑筋,体会就深刻,进步就快。所以毛主席说:“鲁迅说‘至少看两遍’,至多呢﹖他没有说,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我想,我们应该照毛主席的话去做。
      
(作者: 郑文         责任编辑:
 

金山论坛】 【返回频道首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