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不相见,便可不相恋。最好不相知,便可不相思。最好不相伴,便可不相欠。最好不相惜,便可不相忆。
据说电影《非诚无扰》的主题曲《最好不相见》其歌词出自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情诗,很多人因为这首歌而知道了那位情诗菩萨。
《非诚勿扰》热播的时候我正在云游四方,无暇在电影院观赏这部现代爱情剧,但在我看来,却是在最恰当的地方听到了这首歌。
那个在拉萨八廓街上已经有千年历史的取名玛吉阿米的酒吧,据说正是仓央嘉措与他的梦中情人玛吉阿米幽会的爱情港湾,后人用他爱人的名字来纪念这个地方,或许也是在找寻一段自己内心深处的纯美印记。
我就是在这里第一次听到那首歌的。
最好不相见,最好不相知,但是“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是阿,西藏的美,连夜里的歌声都如此让人沉醉。
如果把西藏看作是一本厚厚的大书,那么拉萨一定是它的封面,山南也正是它的开篇序言。尤其是当你走过山南之后就更会这样觉得。这片地处冈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南部的大片广阔地区,距离拉萨不足200公里,可却是西藏历史和文化的摇篮。
桑耶寺
斜靠在玛吉阿米的砖墙上,张望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就着一口啤酒,伴着这首悠扬意远的歌,藏地的美忽然亲近起来。
“仓央嘉措的家在哪里?我很想知道那里是什么样子。”敏儿说。
这个忽然冒出来的话题让我们为之一愣,也把话题转向了西藏文化的发源地——山南。
去山南,不同于其他的地方,这里不乏许多壮美的自然景象,如全藏四大神山有三座落户这里:贡嘎甲桑秋布日、桑耶哈布日、泽当贡布日;另外,还有两座圣湖——羊卓雍错和拉姆纳错,都使它闻名遐迩。但在我看来,到这里除了要准备好那些行李之外,更重要的是带上一颗虔诚的心,因为你此去拜访的是千年以来的整个西藏历史图卷。
沿着雅鲁藏布的滚滚江水,顺着喜马拉雅的巍巍群山,一路山南,一路惊喜,一路感叹!藏族同胞引以自豪的众多“第一”都在这片河谷诞生:第一位藏王——聂赤赞普,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第一座佛堂——昌珠寺,第一块农田——索当,第一座寺庙——桑耶寺,第一部经书——《邦贡恰加》,第一部藏戏——《巴嘎布》。
好一个山南,好一个“西藏历史文化的摇篮”!
【扎囊】守护着山南精神图腾的大门
从拉萨驱车前往山南,中间必须经过扎囊县,这个语义为“刺树沟内,山桃林中”的地方和它的名字一样,告诉人们这是一片草木丰盛的地方。发源自喜马拉雅山脉的雅鲁藏布江把扎囊县分为面积几乎相等的南北两大部分,奔腾不息的江水也日夜涵养着这片丰沃的土地。
在扎囊,有两处景观是无论如何都不能错过的,其一是宁玛派(红教〉的主寺,始建于公元8世纪的西藏历史上的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桑耶寺。这座由莲花生大师亲自主持修建的寺庙得名于吐蕃赞普“赤祖德赞”的惊呼“桑耶”(出乎意料的意思)。登高俯瞰全寺,整座寺庙就是一座坛城,藏传佛教中的大千世界、中心须弥山、日月双轮、四大部洲和八小洲在这里都能一一体现。可谓宗教经典与建筑艺术上的完美结合。
朗赛岭庄园
另外一处景点就是西藏历史上最早的庄园——朗赛岭庄园。这座城堡形状的七层建筑,据说是当时西藏最高的民间建筑,它始建于吐蕃王朝晚期,并于帕竹王朝时期形成现在的规模。整个庄园建筑除七层主楼外,还有附楼、望楼、碉楼、花园、壕沟及林卡,以及农田、牧场、手工业作坊等附属建筑。可谓一应俱全,而其中用石砌土夯的建筑工艺和土石承压比例协调的高层建筑构思在西藏历史上十分罕见。
旧时西藏地方政权的最大特点就是“政教合一”。政治、权力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朗赛岭家族因为出现了三世活佛,于是大红的白玛草女儿墙(在西藏只有出现活佛的家族修房时才可以建白玛草女儿墙)使其迅速成为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
在这巍巍的七层楼之中徜徉,有种在地狱和天堂的边界中寻找生命希望的荒凉——朗赛岭说是一个庄园,其实更是一座监狱。
推开7厘米厚的核桃木大门,迎面而来的空气中弥漫着阴湿腐败的气味,周边墙角四个不足10厘米宽的射箭孔就是它的全部采光和通风装置。这样,即使外面烈日炎炎,地牢里仍旧冰冻如窟,使人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
几天前刚刚在拉萨的布达拉宫参观过雪监狱,对那两张保存下来的枣红色的人皮还有阴暗恐怖的监狱还至今记忆犹新,现在又跑到了另外一座监狱!
慢慢地爬上七层高楼,不同楼层的房间设置真有天上与人间般的差距。一座庄园,冰火两重天,巨大的反差让人们对那个黑暗的时代更有刻骨铭心的认识:底层是牢房,二层为仓库,三层是粮仓,四层为主人收藏宝物的库房,仅从那扇偌大的存粮口就能看出这里曾经的殷实。再往上,到了第五层就是家族成员的卧室了,其间大小卧室,层层相套,错落有致,客厅、阳台、天窗、卫生间一应俱全,尤其是巨大的天窗,直通顶层,使通风、采光都十分充足,冬暖夏凉。好如布达拉宫里的东西日光殿一般,在冬天的清晨接受着第一缕旭日暖阳,在盛夏的雨后捕捉着第一丝爽朗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