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黎锦
黎锦的颜色明快,构图大胆,其中,菱形图案是基本的构图元素。
行走在许多黎族人聚居的村落,感觉跟汉人的乡镇没有多大区别,除去个别墙壁上还涂有代表黎族风情的符号之外,唯一能提醒我们这里是黎族村的事物,是老年妇女头上的彩巾——著名的黎锦的一种,黎族人以此作为已婚妇女的标识。
黎锦的颜色明快,构图大胆,其中,菱形图案是基本的构图元素
与略显朴素的上衣不同,她们的头巾以红、黄、绿几色交织而成,常见的是菱形、三角形等几何条纹,有的还会绣上几朵木棉花。木棉是黎族纺织的主要原料之一,这种雄壮魁梧的植物,在黎族人眼中是家庭兴旺的象征。
黎锦真正令我们惊艳的,是桶裙、摇兜,它们的颜色更加艳丽,图案也更加丰富:红色长布上排着一列又一列的青蛙图案,蓝、黄、绿、玫红等颜色有规律地交错出现;黑色的底布上绣着一条龙船,下面有几条大鱼游过,空中飞着一群不知名的鸟雀,古朴中透着点童趣。还有的黎锦上锈满了人物,最上面是一排手持长矛的“红色娘子军”,中间的人双肩高耸,仿佛正在跳舞的青年,底下则是一排双手叉腰的赳赳武夫。黎锦以菱形为基本单元,由此组合出凤凰、蝴蝶、蜜蜂、水鹿、谷物丰收、民族婚礼等复杂多变的图形,人物造型大胆、夸张,整体弥漫着一种热情奔放的浪漫色彩。
黎族的纺织技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文献记载,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黎锦也被视为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相传元朝黄道婆在改进纺织技术时便借鉴了黎锦的制作工艺。黎族人至今仍在沿用几千年前的技术纺染织绣,就像有些黎族人还在屋内用三块大石头砌着简单的灶。因为千年不变,它被称为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
席地而坐的黎族老人正在织布
现在黎族人常织的头巾、桶裙、摇兜等,除了少部分留做家用,更多的是卖给三亚的商家。这些色彩鲜艳、富有浪漫色彩的手工艺品颇受游客喜爱。尽管前来收购的商家常把价格压得很低,但是织布的老人已经十分满意了,毕竟,传统工艺不再被年轻人视为落后的象征,本来担心失传的技艺也因为有了经济利益而得以延续下去,而不至于像文身一样,在1949 年以后便几乎断代了,只在老一辈身上还有所存留。
盐工正在制作盐巴
黎族文身被人类学者誉为“人体上的敦煌壁画”,见过它的人会经久难忘:黑色的线条在脸上纵横,下巴上也密密地布着几道,像是用炭划过一般,有些则像是被密密麻麻的大头针扎过,遍及四肢。按照老人的说法,女孩子要是不“打登”(黎语,指文身),死后是无法到祖宗那儿报到的。在我们看来差别不大的文身,对于黎族人来说有着特殊含义,这跟他们的服饰一样,是区别于其他支系和部落的重要标志。